【本報訊】苗栗市嘉志閣客家粄仔節成果展登場,五文昌廟活動會場展示傳統及創新研發的各式客家粄仔,還有打糍粑、粄仔品嘗及客家歌舞表演,吸引許多民眾前來食粄「鬥鬧熱」,感受客家粄仔文化特色。
苗栗市嘉盛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的「客家粄仔節」活動邁入第10年,社區居民以「黃金十年桃花開」為主題,利用粄仔拼接大型「粄畫」為活動宣傳,13日起在嘉盛里客家粄仔工廠辦理3天的粄仔教學,今天舉辦成果展。
會場展示新丁粄、發粄、紅粄、桃仔粄、錢仔粄等各式粄仔,其中社區媽媽發揮創意添加薑黃、竹炭粉、紫心地瓜、抹茶粉、紅麴等養生素材研發融入各式五彩繽紛粄食,呈現粄仔豐富多元風貌,不僅好看、好吃,更具有健康概念。
縣長徐耀昌偕同縣府社會處長范陽添、農業處副處長陳樹義等人到場推薦客家粄仔好味道,並盛裝一碗碗客家鹹粄圓分送民眾品嘗,由於寒流發威,熱騰騰的鹹粄圓相當搶手,廟前湧現長長的排隊人龍,Q彈粄圓的鮮香好滋味也讓民眾吃了大呼過癮。
縣長徐耀昌表示,客家糍粑及粄仔是客家人喜宴、請客時最誠意又實惠的點心,希望藉粄仔節活動傳承客家文化,同時讓各地遊客親身參與客家粄仔製作的過程,認識客家傳統美食,並將客家粄仔推廣至各地。
嘉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胡森琳表示,嘉盛舊名「嘉志閣」,早期都是稻田,每逢年節喜慶,家家戶戶會將稻米做成各種粄仔和鄰居一起分享,但年輕一代對各種粄仔手藝逐漸陌生,希望藉由粄仔節活動,傳承客家媽媽的好手藝及客家文化。
活動現場更展售蘿蔔粄、粄粽、甜粄等客家粄仔,剛出爐的粄仔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讓人食指大動,活動還安排客家山歌及舞蹈表演,還有米食DIY、打糍粑、挑米競賽等趣味活動,有吃有玩,熱鬧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