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局戰地與眷村交流工作坊分享成果

      【本報訊】文化部文資局舉辦戰地與眷村交流工作坊,縣府文化處分享馬祖再造歷史現場執行現況與未來願景,眷村文化同為軍事文資,透過工作坊與來自全國各地文資人交流座談,共創文資發展可能性。

     文化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日前在縣府文化處研習室進行交流會,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文資局長施國隆,以及澎湖文化局長王國裕、金門縣、桃園市、屏東、彰化、台北等文化局處室代表出席。

   「在持續推動文化資產保留過程中,重新找回馬祖人的自信心與光榮感。」劉增應表示,馬祖最令人感動、最吸引人的正是馬祖文化資產推動,我們將廢棄營區據點保存並賦予新生命,讓遊客來到馬祖倍感驚艷,感謝文化處一直持續支持,未來馬祖還有很多像大梅石計畫、北竿塘計畫等等,縣府會繼續努力進行文資保存並加以活化。

     施國隆表示,馬祖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特色,離島第一個重要國際民俗「擺暝」,重要考古遺址亮島與東引水下調查,重要的是,馬祖全縣以戰地文化背景劃定為文化景觀區,展現連江縣文化保存決心,未來加入文化元素後,馬祖發展才是長久的。

    馬祖2009年因戰地景觀獲選全台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2016年再以戰地景觀成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執行重要推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江柏煒分享執行成果與目標,包括:文化資產資源普查、大梅石、北竿塘計畫,以及文資保存人才培訓。

    江柏煒說,透過以文化資產為核心的空間策略,吸引年輕世代回流馬祖,讓戰地文化景觀保存與活化,逐步達成地方創生與社區培力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