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交通部觀光局定調2019為小鎮漫遊年,馬祖北竿鄉獲選為經典漫遊小鎮,觀光局官網納入行銷重點,精選幾個必遊景點及生態體驗遊程,歡迎國人來馬祖漫遊度假,這裡人文、地景、生態保證讓您意猶未盡。
馬祖沿海屬岬灣地形,海岸線曲折,灣澳和岬角特別發達。灣澳因有岬角屏障,成為天然避風的區域,因此靠海維生的馬祖先民多選擇在灣澳定居,於「澳裡」構築村落,形成一村一澳的格局。北竿鄉舊稱「下竿塘」、「北竿塘」,地型狹長,面積僅次於南竿。
-芹壁聚落:是馬祖的文化之一,六○年代後,芹壁人口大量外流,後來人口僅剩五戶,幾近空城,但也因此成為馬祖唯一沒有現代建築侵入的聚落。近年縣府積極推動傳統聚落保存,將北竿芹壁、南竿津沙、東莒大浦與福正劃設為「閩東傳統聚落保存區」,其中北竿芹壁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在台灣其他地方看不到的閩東建築,以石頭老厝的形式在山坡上落錯有致,於巷陌裡展現出獨特的人文風情。
-壁山:壁山是馬祖「第一高峰」,標高298公尺,喜歡登山健行者,可利用上村接芹壁的兩條步道,或由塘岐村沿登山道路而上,都是相當適合登山初學者的路線。 壁山山腰處有觀景台,遊客可憑欄眺望,視野相當開闊,北竿機場、塘岐、后澳盡收眼底,還能一覽北竿周邊的無人島嶼,如大坵、小坵等。
-橋仔聚落:橋仔村位於壁山山陰一北向傾斜的山谷內,谷地歷經雨水切割形成山溝縱橫。境內小橋隨處可見,馬祖方言「仔」即為「小」,故名為橋仔。昔日橋仔富漁鹽之利,曾為商業轉運港,客舟商旅往來期間,人口超過千人,是北竿第一大村。橋仔大小廟宇林立,以「一村八廟」的姿態冠絕全縣,除村內中心點「三廟一體」特殊景象外,更形成「神比人多」的特殊現象。這裡可以欣賞到馬祖傳統廟宇建築的特色,以及展示橋仔過去漁業榮景的漁業展示館,都值得遊客駐足欣賞。
-擺暝文化:馬祖過年,民眾最重視的不是過年,而是元宵期間的「擺暝」和「迎神」酬神賽會活動,這是馬祖一年最盛大的民俗活動。「擺暝」翻譯成白話就是「排夜」,即為夜晚排放供品祭神酬神的儀式,源自於早期福州一帶的農村,元宵節遊燈時會迎各境的角頭神繞境,祈求境內平安。從農曆一月十一日開始,各島便開始總動員,全縣各鄉各村民眾陸續在廣場、廟前,搭起了一座一座牌樓,而迎神繞境的陣容也十分盛大,熱鬧非凡。每個廟宇都有「行事曆」,繞境、祭祀的時間全不同,北竿有獨一無二的「扛乩」、「燒馬糧」及「祈夢」儀式,並且歡迎遊客拍照、共同參與。事先調查好時間,比一比各廟宇的差異,是馬祖元宵節最有趣的地方!
-獨木舟:對很多人來說,划獨木舟是全新的體驗,既緊張又興奮;隨著海浪一波波,手上的槳划呀划,穿過陣陣浪花,好不新鮮。體驗划獨木舟之前,教練會先在沙灘上教導基本操舟的技巧,讓遊客實際拿著槳柄、體驗划槳的感覺,而後才在教練帶領下,真正下海展開「舟遊」。划獨木舟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徜徉大海上彷彿被無邊大海包圍,耳裡傳來風聲和浪濤聲,光是坐在舟上,看著藍天碧海、龜島及芹壁山城美景,整個身心就被療癒了。
-牽罟:牽罟為傳統捕魚技法,而北竿橋仔澳口非常適合進行這項牽罟,每年夏天鯷魚季到來時受燈光吸引,大量的鯷魚跟隨潮水進入澳口,在地漁民會看水色變化決定下網時機,最高紀錄曾一次捕上萬斤鯷魚。近年來將牽罟結合推展觀光,提供遊客下海體驗捕魚的樂趣。
-大坵梅花鹿:大坵島與北竿距離不過兩百公尺,目前無人定居,兩百多隻梅花鹿是當數最多的居民。走一圈,徒步天涯海角的孤島風光,在野地與鹿群偶然相會,是絕無僅有的北竿體驗。白沙與橋仔的碼頭皆有船隻通往大坵島。
-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該館坐落於北竿戰爭和平紀念園區內,位處大澳山12據點處,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大陸海岸線。該館以「感動‧回憶」為主題,分成:緣起、軍事沿革大事紀、軍用品展示區、軍民生態文化等展區,透過文字及影像,這些關於馬祖長達近半世紀軍管時期,軍方與民間共同走過的歲月,在主題館內歷歷重現,讓參觀民眾遙想當年戰地居民的蓽路藍縷。
-北竿硬地馬拉松:馬祖北竿坡度陡,擁有地表最硬的超級馬拉松之稱,加上賽道旁絕美的景致,希望藉由硬地馬拉松活動,與國內外跑友分享北竿之美。
-阿婆魚麵:魚麵是以新鮮魚肉加上太白粉製作而成,是馬祖熱門的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