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藍眼淚~籲攜紅光手電筒緩步潮間帶

        【本報訊】每年的三至五月,金門的海岸邊隨著浪潮拍打,岸邊驚現的一抹藍光,是被大家為之風靡的「藍眼淚」,金門潮間帶學會與金門戰地史蹟學會攜手主辦了一場「尋找金門藍眼淚」講座,吸引將近六十位生態攝影與自然愛好者到場了解關於「藍眼淚」的奇幻知識。

金門潮間帶學會、金門戰地史蹟學會合辦「尋找金門藍眼淚」講座。(許峻魁攝)
        這場活動是在四月十三日的晚上七點,在金門國家公園簡報室舉行,活動特別邀請資深自然攝影師許進西擔任主講人,長期關注金門環境與觀光發展的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則客串主持。許進西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搭配影像資料與親身經驗,帶領大家走入藍眼淚的世界。他幽默地形容:「藍眼淚就像海洋在夜裡眨眼,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浪漫訊號。」

        許進西詳細說明,藍眼淚其實是由一種名為夜光蟲的微小海洋生物所發光,在特定條件下大量聚集於沿岸,便會產生如夢似幻的藍色光點。他從長期的觀察中,歸結出藍眼淚的最佳季節為每年春末夏初,氣溫回暖、海流平穩時最容易出現。此外,月光明暗、潮汐變化也會影響能見度,他特別提醒民眾,在欣賞藍眼淚時,建議可以帶著紅光手電筒慢慢走到潮間帶邊緣,不僅安全也比較不會驚擾這些微小的發光生物。在拍攝技巧方面,許進西分享他多年的拍攝經驗與設備選擇建議。他強調,拍藍眼淚不需昂貴器材,只要了解曝光、快門與對焦的基本原理,就能拍出動人的畫面。他也實地示範了幾個常見錯誤與修正方式,並且提醒「不要一看到藍光就猛按快門,先靜下心來觀察它怎麼動、怎麼亮,才有可能拍到它最美的一刻。」同時也建議在拍攝的當下,可以有人物當背景而非只是拍空景,可以讓畫面更有意境感。

       許進西在講座中還分享了許多金門出現藍眼淚的熱點,像是歐厝海灘、峰上海灘、成功海灘以及慈堤等,提供給追淚的民眾了解,但在分享之餘也不忘再三提醒在追逐浪漫的藍眼淚時,要以安全為上,最好結伴而行。

       現場學員踴躍發問,從觀察地點選擇、夜拍安全措施、到後製技巧,許老師皆耐心解答,互動熱絡。活動最後許進西也分享自己的藍眼淚經驗與攝影作品,讓整場講座不只充滿知識,也洋溢著交流的溫度。

       金門潮間帶學會理事長洪清漳表示,希望透過這樣深入淺出的講座,讓更多人正確認識金門的海洋生態,學會如何友善地觀察與紀錄自然之美。金門戰地史蹟學會理事長陳自強則說,金門除了戰地文化,也有令人驚豔的自然資產,兩者融合,才是我們最有魅力的地方。

        主辦單位特別準備了專屬紀念品贈送給與會者,包括潮間帶學會設計的金門潮間帶撲克牌、海蛞蝓撲克牌與生態書籍等,讓大家滿載而歸,也為當晚的學習之旅劃下溫馨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