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推動縣內閒置公共空間活化利用

  【本報訊】已有30多年歷史的金門縣警光會館,原隸屬於中央警政署管理,早期作為警察人員與相關單位的交流聚會場所,但近年逐漸閒置。金門縣長陳福海上任後,積極推動縣內閒置空間活化政策,致力將閒置資產轉化成可服務地方社區的重要據點。因此,他特別與縣警察局進行協調,成功將警光會館重新規劃提供作為社福用途,充分發揮公共資產的價值。近日陳福海縣長特別邀集金沙鎮公所、衛生局、社會處、家庭教育中心等相關單位,召開專案會議,共同討論警光會館未來的多元運用與整建計畫。

縣府計畫活化利用警光會館。(社會處提供)

 為了積極推動金門縣內閒置公共空間的活化利用,金門縣長陳福海持續推動創新政策,透過妥善規劃與資源整合,將具有30年歷史且逐漸閒置的警光會館重新活化,規劃轉型為具備多元社會福利功能的服務據點,為金沙鎮及金門鄉親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服務,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福祉與整體社區發展。

  根據規劃設計單位介紹,此次警光會館的多元運用整建工程規劃詳細,內部規劃涵蓋了托嬰中心、日照中心、兒少福利據點、家庭教育中心等多元功能,特別強調提供金沙鎮兒童、青少年、長者及其家庭完整的服務空間。經過專業設計團隊初步評估後,整建工程的預算約為新台幣1億元,工程細節將以滿足多層次社會服務需求為主要目標,打造全方位、綜合性的社會福利基地。

  縣長陳福海在會議中表示,金門縣政府施政核心始終堅持以「民生需求」為最高指導原則。為了避免公共資源的浪費和閒置,縣府團隊將著重資源整合與最佳化運用,警光會館的轉型將緊扣地方實際需求。他指出,金門縣人口結構逐漸高齡化,年輕家庭的育兒壓力與長者照護的需求同步增加,這些都是政府施政的重點。因此,警光會館的改造工程,不僅限於硬體設施升級,更肩負起促進幼兒教育、提供專業長照服務以及支持家庭功能的重要使命。

  陳縣長進一步提醒各單位,在提出內部空間需求時必須精準且明確,避免資源浪費。他強調整建預算需嚴格控制在1億元內,以免對其他重要公共建設形成排擠效應。他鼓勵各單位清晰界定自身需求,藉此能更有效率地規劃預算,並且精準掌控工程支出,確保公共資源的妥善運用。

縣長陳福海邀集金沙鎮公所等相關單位,共同討論警光會館未來的多元運用與整建計畫。(薛子軒攝)

  此外,陳福海縣長在會中也特別提醒參與規劃的所有單位,在整建計畫的設計階段必須留意各項細節,跨單位之間要積極討論交流,充分運用集體智慧,務求設計方案切合實際需求,真正落實公共服務的最大化,並確保後續工程品質與成果都能滿足鄉親期望。

  關於警光會館未來的整體活化設計,陳福海縣長提出以「簡約、實用、明亮且設備完善」為核心理念。他明確表示公共設施不應追求華麗,而應強調實用性與親民性,所有設計必須貼近使用者的日常需求,使民眾感受到設施的溫暖與便利。同時,他也指出,設計過程中將特別考量無障礙設施的配置,並充分利用自然採光及通風,減少能源耗費,營造環境友善且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空間,為金門縣民創造更加舒適宜居的服務環境。

  此外,為有效解決警光會館活化後可能產生的交通接駁需求,陳縣長已責成本縣車船處協助規劃相關的接駁交通服務,將透過妥善的車次安排,確保居民能夠便利、安全地進出會館,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務的便利性。

  陳縣長指出,警光會館整建後,必須真正符合各年齡層民眾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完善、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他期盼透過精細的規劃設計,將警光會館打造為金沙鎮乃至金門縣社區福祉的重要基地,全面落實縣府「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社會福利政策,打造安全、便利、多元且兼容不同族群需求的公共設施,真正造福更多鄉親,滿足社區長遠發展的需求。

  陳福海縣長進一步指出,警光會館的整建與活化,不僅是一座建築物的翻新,更代表著地方未來發展能量的凝聚。縣府將鼓勵在地社區團體、志工組織與民間單位共同投入,讓警光會館在重新啟用後能成為社區的多元服務平台,從幼兒照顧、親子課程到長者關懷活動,皆能透過跨部門合作與民間力量的參與,形成一股持續發展的正向循環。

  同時,縣府也將持續檢視其他尚未被充分運用的公有建物或空間,將警光會館整建成功後的經驗複製到更多地點。透過此類「以點帶面」的方式,整合民生、社福、教育與醫療等多重資源,使更多鄉親受惠,並進一步提升整體社區發展與地方競爭力。

  縣長陳福海強調,警光會館的活化整建計畫是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社會福利政策的重要一環。透過這次全面改造,縣府將打造一個更完善且優質的公共服務空間,落實便民利民的施政方針,實際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同時也創造更高的公共價值與地方發展契機。金門縣政府將繼續全力以赴,期盼在各界通力合作下,為鄉親帶來更美好、更宜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