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適宜在金門推廣栽植的洛神花,近年在民眾養生觀念意識抬頭,喝洛神花茶、吃洛神花蜜餞,甚至製作成果汁、果醬、醋等加工產品,也用遠近馳名的金門高粱酒來浸釀洛神花,製作成洛神花酒。當然,這只是自己飲用或贈送給親朋好友嚐鮮,沒有進行販售,數量有限。
洛神花每年採收期大約在10月至12月左右。花期為早晨開花、傍晚凋謝,僅有一日。產地在台灣以台東為大宗,苗栗以南較常見種植洛神。
洛神,洛神。古典文學中雖有曹植《洛神賦》,然「洛神」這個名字其實是從英文「Roselle」音譯而來,別名玫瑰茄、洛神葵,台灣人則稱它為「洛神花」。
我們經常可以在傳統市場看見一大簇艷紫紅色的洛神,其實那紅色果肉就是洛神花的花萼喔!在洛神花瓣凋謝後,其花萼會肥大,頗具食用價值,也就是我們吃的洛神花啦!洛神適於溫暖氣候,多生長於熱帶/亞熱帶,世界上以蘇丹跟埃及品質最好!而台灣的洛神作物一年僅一收,入秋後的10月到12月間採收,台灣大多集中種植於台東地區。洛神初嚐起來酸澀、然卻會回甘,這個甜味來自花萼上的「蜜露孔」,早晨10點之前將分泌蜜露,此時洛神酸甜比最佳,也因此早晨就完成採收的洛神品質最好。
而每年十月至立冬之初,為金沙鎮蔬菜產銷班第三班洛神花的採收期,亦是該地區生產農產物之一,國立金門大學生物資源利用實驗室就發表過洛神花加工產品研發成果,研究團隊林志芳、賴盈璋看好未來金門洛神花產業的發展願景,也希望促進金門農產加工利用及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另外,金門農業試驗所與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合作,取本地小麥以及蘿蔔,經過淺漬,結合金門自產的洛神花,運用其自然之色澤,讓不同時令的產物相遇,調配出低糖低鹽之「洛神麥菓」及「洛神淺漬蘿蔔」二項創意洛神加工產品。
農試所指出,洛神花為錦葵科木槿屬植物,其花萼顏色鮮豔討喜、富含豐富的花青素、果膠、果酸及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而洛神花在金門夏季生長勢良好、產量高,目前主要用途作為蜜餞、鮮食或飲品使用。
因此,為促進金門農產業多元加工利用,讓不論是飲用或入菜都受到廣泛使用的洛神花,能與金門本地農特產品結合,研發出金門特色農產品。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配合「金門縣農產業行銷暨休閒農業推廣計畫」,辦理「洛神花加工及伴手研發計畫」,並委由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李欣玫副教授,進行創意產品研發製作出「洛神麥菓」及「洛神淺漬蘿蔔」二項創意洛神加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