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建團九週年的金門棠風舞蹈團,日前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年度公演,為鄉親獻上大型原創舞劇《漢宮秋月》,吸引滿場觀眾。金門縣副縣長黃怡凱、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金門縣政府秘書長夫人洪能碧、觀光處科長陳明伶等人,也到場欣賞演出與民同樂。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綜觀魏晉南北朝、漢代時期樂舞,繼承及延續上古、奴隸制時期樂舞,在周代建立起較完善的樂舞禮儀等級制度及機構—雅樂、燕樂,在表演藝術水平高峰期的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集大成,從為奴隸主服務的思想,開始產生了自我的審美意識及不同題材的藝術作品呈現,不再只是歌功頌德,也因為這樣,出現了許多當時著名的舞蹈家,如:趙飛燕、戚夫人、公孫大娘等。
除民間舞樂進入宮廷之外,由於統治階級思想的開放,引入了許多西域、胡等文化藝術。宗教祭祀上則由佛教、道教的興起,造就了敦煌等一系列飛天伎的壁畫石窟藝術;政治上透過絲綢之路、出使西域、政治聯姻等間接的促使經濟、政治、文化、藝術交流達到了巔峰。大型漢代原創古典舞劇《漢宮秋月》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著名詩人木心的《從前慢》:「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希望透過古代人文化精神及信念、審美角度與價值觀,和現代、現今進行對比及審視。
海內外多項大獎獲得者的團長邱驛棠,求學於北京舞蹈學院,碩士畢業後即被溫州大學人才引進任教,同時不斷推展兩岸舞蹈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因團長的人脈優勢,所有棠風團員得以經常往返兩岸三地之間交流及比賽,除推動兩岸舞蹈藝術文化交流外,每年寒暑假也放棄休假,不辭辛勞的返回家鄉為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等眾多學子編創團體舞與個人舞的參賽作品。
去年金門學子更在全國學生舞蹈比賽上大放異彩,個人舞部分,吳奎亦獲得國中民俗組全國第二名,何詩涵獲得高中職民俗組全國第四名,團體舞部份金城國中古典舞與民俗舞分別獲得特優第一名,為金門地區舞蹈第一個獲得雙特優的團隊。
團長邱驛棠除了寒暑假於家鄉貢獻外,因其編導專業的緣由,在大陸所帶領的演員舞者也均在各大賽事中獲獎無數,另外也是目前唯一在北京舞蹈學院劇場發表過舞劇的台灣籍研究生。因此團長邱驛棠表示,希望藉此次原創舞劇的呈現,能讓金門觀眾對於舞蹈藝術有另一層不同的欣賞層次和見解。最後,特別感謝金門棠風的所有團員、家長及師資群們的全力配合,大型漢代原創舞劇《漢宮秋月》首演於金門縣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