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點燈人-行動博物館」活動,日前到盤山辦理數位典藏計畫成果。金門大學教授吳宗江、李錫捷教授展示數位化的族譜與家廟的3D建模資料,文化園區也準備3D眼鏡,鄉親用不一樣的視角欣賞金門傳統節慶活動,並在科技中感受傳統文化。
文化園區表示,今年結合金門大學數位中心所辦「點燈人-行動博物館」活動,將歷年來執行家廟數位典藏計畫之成果,推廣至各鄉鎮展示。日前到盤山村辦理。讓鄉親瞭解3D技術呈現之宗祠建築,數位族譜之應用與互動體驗等,除了可方便未來宗親們或返鄉僑親尋根溯源與查找比對,也讓鄉親親身體驗3D眼鏡觀賞金門傳統節慶活動,身歷其境之感受。
當天活動中,主要由吳宗江教授及團隊,以3D數位典藏科技介紹5間宗祠之3D雷射掃描成果及宗祠建築構件之3D建模。藉以讓鄉親明瞭3D數位化科技可以永續保存與傳承老祖宗留下來的重要資產,並且可作為未來維護管理的基礎資料。而李錫捷教授之團隊則展出數位族譜之應用與互動體驗,告訴民眾如何將原本表格化方式分頁呈現轉換成整體視覺化方式並進行檢視及應用。此外,活動也邀請已有十年族譜數位化經驗的點燈人行動者翁泉團到場進行盤山翁氏族譜數位化經驗與技術交流。
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感謝金門大學的主辦,讓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推動「行動博物館」,以行動博物館方式走出文化園區,將成果推至社區。感謝金寧鄉鄉長楊忠俊、翁品洋、翁泉團等各耆老宗長們之支持,金門大學吳宗江教授、李錫捷教授現場學術指導,以及與會的鄉親。更感謝點燈人行動者翁泉團與翁品洋村長撥冗與專家學者及鄉親們分享盤山翁氏宗族發展的歷史與文化,更強調文化典藏與傳承之重要性。
盧根陣也表示,翁氏宗廟數位典藏示範成果回到村落與村民分享,則展現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價值內涵,文化園區將持續推動金門島嶼常民數位記憶庫建置,讓文化典藏與傳承由點到面,成為國家記憶庫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