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晨讀運動「身教式閱讀與聊書計畫」,為號召全臺中小學串聯晨讀運動,西口國小是教育部邀請參與「明日閱讀日」的學校之一,期能藉此傳達「身教式閱讀與聊書」理念,讓閱讀的優良習慣深入家庭。參與學生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培養晨讀習慣後,對於閱讀理解力以及專注力皆有明顯提升,因此十分認同並支持學校持續推行此計畫。
「老師,請問這學期我們閱讀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呀?」學期初,便有學生殷殷期盼的問道。西口國小的閱讀活動總讓學生能夠留下許多深刻的畫面,一切都源自於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小學晨讀運動「身教式閱讀與聊書計畫」。
西口國小的早晨,都可以看見學生們拿起書本,來到各自的位置上仔細品「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培養現代學生之閱讀興趣,委案國立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中心辦理「推動國民中小學晨讀運動-身教式閱讀與聊書計畫」,以學校為起點,透過身教式閱讀(MSSR)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建立閱讀習慣。為使晨讀運動加速擴散,教育部於2018年起成立「明日閱讀研討日」與「明日閱讀研討週」,喚起國民對閱讀的重視,一起為推動終身閱讀社會來努力。
西口國小每週一、二、四晨間時光,便能嘗到遍地開花的書香,老師們會以「身教」做學生最佳的典範,陪伴學生一同閱讀。除了導師的加入,更讓學生意想不到的是校長、兼職行政教師們輪流進入班級閱讀,讓學生新奇不已!自教育部數位閱讀計畫、身教式閱讀計畫推行至今已有數年,在歷任校長持續大力推動下,近年來也使學校在閱讀領域獲得許多獎項。
閱讀所吸收的資訊內化後,也有舞台給予機會展現。學校宣導由各班學生設計劇本,使效果大大加分;而每週三更是廣邀學生向大家分享各自所閱讀的書籍,讓書中的感動能夠延續,傳遞手裡的那本好書;為了使學生學習閱讀生活,學校規畫校本課程採走讀生活,尋訪地方的過往痕跡:以果皮再利用展現校園的永續發展;走進自然,前往陵水湖的觀鳥之旅;觸摸貓公石,明瞭地方礦物特色;親打井水,體會國姓井的歷史蹤跡;走訪北風爺與風雞,看見人與自然的協調;更走進湖井頭戰史館,感受歷史的炮火光輝,實踐生活中的閱讀。
這學期學校圖書室經過設計改造後,有了更舒適的閱讀環境,以童話為主題,讓學生在圖書館中能夠穿梭於童話的彩虹列車;而學校也在閱讀角設計了閱讀樹,希望在烈嶼鄉這座島上,種下一顆顆閱讀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