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扶輪3481地區2019-20年度青少年交換學生一行二十六人,來自十五個國家地區,在金門扶輪社接待之下,他們展開為期三天的金門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日昨在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安排之下,國際學生來到縣府拜會,參議陳金增為他們介紹金門地理文化,以及歡迎各國交換學生的到來,領略金門之美!
國際青少年金門文化學習體驗之旅活動,係由金門扶輪社申請主辦,旨在讓來自全球各地之青少年透過觀光、旅遊、交流,認識保存最完整的戰地│金門,並進而由國際學生的見聞,把金門的觀光推展到全世界!其整個活動為期三天,第一(三日)天,他們參訪柳營軍事體驗園區及金門高中,還有騎腳踏車環遊慈湖、北山、和平公園等地的文化學習交流活動。
第二日活動,國際學生一行首先來到縣政府拜會,參議陳金增表示,縣府每年都有四個團到日本、澳洲進行國際教育,藉以讓金門走出去,讓大家看到金門,是金門最想做的事。同時,他說國際教育重視促進人與人的互動,相互學習及生活上的交融,是國際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參議陳金增也為國際學生介紹金門地理文化,他指出金門有四大文化特色,第一是閩南文化,大陸閩南文化已消失殆盡,金門完整保留了傳統聚落和祭祠文化,號稱是閩南文化DNA基因。其次是僑鄉文化,金門島地很小,很多先民到東南亞討生活,在事業有成之後,鄉僑返鄉蓋了很多洋樓,也稱為僑鄉的記憶;而且,僑鄉文化在衝突之中,找到協調性的美!
陳金增表示,金門文化第三是戰地文化史蹟,自古以來,金門是兵家必爭之地,曾有古寧頭、八二三戰役,處處可見軍事史蹟。第四為自然生態景觀,可以看到很多高粱田、水獺,冬季有俗稱黑衫軍的鸕鶿,在慈湖可觀賞到大批鸕鶿歸巢壯觀景象,並是金門驕傲的自然生態保育成果。
金門扶輪社社長林榮泉表示,感謝金門縣政府提供舞台,讓國際交換學生認識金門,也讓大家更加認識及瞭解金門!而且,國際扶輪3481地區青少年交換協會在每年都提供金門三位學生到國外做交換學生,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和國際觀。另,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委員會也希望金門在地學生和居民參與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活動,促進國際學生的交流活動。
在拜會縣府時,國際學生也一一自我介紹中文名字和自己的國家,更有國際學生說「我是金門人」,顯示他們喜歡金門的心情!另,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委員會致贈感謝狀,由金門縣政府參議陳金增代表接受,縣府也致贈每一位交換學生一份禮物,歡迎和祝福他們到金門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收穫滿滿!
國際學生一行繼昨天前往宏玻陶瓷廠體驗彩繪風獅爺樂趣,以及參訪陳景蘭洋樓、成功坑道和夜後浦小鎮;今天,他們將續前往太武山登高,以及參訪金門文化歷史博物館、翟山坑道、莒光樓及乳山遊客中心之後,隨即搭機返台,結束短短三天的金門文化學習交流活動,也成為金門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