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下年輕人創業,咖啡廳、潮流店可說是首選,不過這位金門囝仔陳鴻瑄是反其道而行,選擇金門最傳統、道地的小吃「蚵嗲」來創業,在故鄉成功村內租下一間古厝,開起了「老屋子蚵嗲」,承襲長輩的好手藝,加上用料扎實,雖然開業才約一個月的時間而已,但是如今已經成為當地人熱門的下午茶點心了。
今年二十四歲的在地青年陳鴻瑄,學的是餐飲相關科系,擅長的領域是中餐,曾經在五星級飯店服務過的他表示,先前曾在長榮桂冠飯店實習,但是服務業的薪資待遇並不是很好,加上工作時間也長,因此後來往木工裝潢領域發展。過程中其實是順利的,只是收入上並不是相當穩定,所以萌生回金門休息一段時間的想法。
雖然離開餐飲界,但是熱情依舊不減,陳鴻瑄說,回金門休息時正好碰上小麥石蚵節,而他的舅媽阿卿嫂正好在賣蚵嗲,看到舅媽在傳統美食發展的努力,自己便開始向舅媽學習,然後創業。陳鴻瑄把住家對面原本廢棄的古厝承租下來,經過整理之後,開設了「老屋子蚵嗲」,除了公休日的星期一跟星期四之外,從每天下午兩點開始營業,一直到五點半為止,由於食材是每天新鮮備料,因此強調賣完就沒了。而每天約到下午三、四點的下午茶時間,店門口就會湧入不少購買的民眾,也讓平時寂靜的成功村,在這時候喧囂了起來,陳鴻瑄說,他開業以來,最高紀錄曾經最多一天賣四百個左右。
陳鴻瑄的舅媽「阿卿嫂」是金門幾間蚵嗲賣店中的名店之一,這幾年雖已沒在營業,但是每年的石蚵小麥季時一定會營業,好味道也讓一些網友特地為了阿卿嫂的蚵嗲來個一期一會。而陳鴻瑄表示,他自己也很喜歡吃蚵嗲,小時候的味道也讓他難以忘懷,因此決定開賣蚵嗲,所以就跟舅媽拜師學藝,花了約三個月,終於逐漸抓到訣竅,過程中除了自己摸索之外,也有賴舅媽指導,透過不斷製作,找出問題,最後製作出記憶中好吃的蚵嗲。
「老屋子蚵嗲」的營業時間是從下午兩點才開始,陳鴻瑄說明,這是因為他材料都一定要當天準備,這樣才不會失去蔬菜的鮮甜,因此需要較多的前置作業。所以他製作蚵嗲所使用的高麗菜一定是當天現切,才會有甜味;石蚵則是使用古寧頭的石蚵;此外蚵嗲則是經過兩次的回炸,這樣麵皮才會有酥脆,但是內餡卻還能保有美味。開賣至今,陳鴻瑄的動作也越來越熟練了,最初一小時約只能做大概三十顆蚵嗲,現在一小時已經能做出六十顆,在應付龐大訂單時也不至於太過手忙腳亂。
蚵嗲對陳鴻瑄而言,是傳統的點心,因此他把這個食物定義在中餐到晚餐時段的下午茶,他聽長輩說過這是下午的點心,不論是玩四色牌或是從事其他活動時,都會吃蚵嗲用於充飢,讓自己在吃晚餐前不會太過飢餓也不會太過飽足,所以他喜歡蚵嗲這個食物,因此也希望未來可以藉由石蚵來發展不同的食物。
陳鴻瑄還說,蚵嗲在台灣也有,但是味道跟金門還是有所不同,材料配置上不一樣,因此金門人到台灣去時是吃不到這個金門味的,金門和台灣蚵嗲的差別在於台灣蚵嗲會添加韭菜,比較濕潤,金門的蚵嗲主要是加高麗菜,因此吃得到蔬菜鮮甜,還有麵皮口感是Q脆,讓人難忘。而他的舅媽已經歇業了,所以希望能將這份好味道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