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四屆「金門文化獎」得獎人,文史工作者林馬騰,一生對鄉土文化的熱愛,孜孜不倦於地方古文物的尋覓、蒐集,建檔保存,並作成口述歷史紀錄,也將親身經歷撰寫成《走過滄桑歲月》等十二本書,豐富了地方早期先輩的奮鬥歷史遺跡,找回地方緬懷歷史的見證。
「金門文化獎」以金門籍、年滿七十歲以上,長期從事文化藝術活動,有傑出事蹟且對家鄉有貢獻者為獎勵對象。林馬騰因熱愛家鄉的鄉土文化,投入地方文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並隨著科技時代的便利資訊,利用電腦整理資料、撰寫鄉土人文歷史書籍、倡議烈嶼鄉公所成立「文化館」、全力協助蒐集文物充實館藏、負責撰寫館內所有看板文字,並培訓導覽解說員,輔導其館務運作,期盼讓這些文化、故事永續傳承。
林馬騰,現年七十六歲,烈嶼上林人。生在日據末期,飢荒遍野,長於大陸撤退,兵荒馬亂,目睹戰爭亂象,經過數次砲戰,做過流亡學生、自耕農、民防隊、軍中僱員等,後來輟學從軍,成為了職業軍人。
林馬騰服務軍旅時曾參與「國光計劃」演訓、「砲戰十週年」備戰、中美聯合演習、擔任開鑿坑道、戍守大膽島等艱鉅任務,曾榮獲全國「模範連隊」、「莒光連隊」、「政戰楷模」等,獲頒勳獎章數枚,任砲兵營少校輔導長時被敵砲重傷,以「作戰二等殘」退役。
林馬騰轉任至烈嶼國中服務,擔任幹事、組長,民國92年退休,公務員計廿八載。他回憶七十六年人生,走過貧窮困絀、戰亂不斷的歲月,一步一腳印,歷盡人生滄桑,一部血淚交織的生活史,若是能將其記錄下來,或許可留給後人一個惕勵,於是萌發探索地方歷史的念頭,一頭栽進文史工作的行列。
多年來,林馬騰投入很多心力在文史工作,林馬騰以行動不便之軀,走訪鄉野各處搜尋古文物,加以建檔維護保存,並深入民間各角落探訪耆老,做成「口述歷史」,並將其蒐集所得做傳承工作,玆列舉重要文史工作事蹟,包括:將祖業「林信屏洋樓」,自行耗費鉅資維修復古,並保存甚多珍貴古文物史料,闢室陳列展覽,免費提供遊客參觀,親自導覽解說,甚至熱心奉茶招待,廣交文史同好,今林信屏洋樓已被列為縣定古蹟。林馬騰從九十五年催生烈嶼「文化館」迄今,一直擔任志工,輔導館務運作,而成為一個富有內涵的熱門觀光景點,遊客已逾百萬人次,創地方文化館成功之先例。
林馬騰透過訪問耆老、蒐集史料等方式,以及親身經歷,撰寫出版著作計有:《走過滄桑歲月》、《烈嶼的烽火歲月》、《細說烽火話烈嶼》、《大膽島的風雲歲月》、《金門的烽火煙塵》、《烈火焠煉的島嶼-耆老口述歷史》、《風雞履痕-老照片說故事》、《祕島│大二膽島的祕境祕史》、《福祐上林│烈島鍾英映古庄》、《古物舊事世代情》、《開鑿九宮坑道那段歷史》、金門村史《古韻今輝│上林鄉社史》、《思古幽情大膽島》等13本著作。參與編撰出版書籍計有:《烈嶼鄉志》、《上林林氏族譜》、《烈嶼風情》、《烈嶼景點導覽》、《大膽導覽解說》等十餘冊。
充滿濃厚神秘軍事色彩的大膽島,縣府已開放登島觀光,林馬騰以駐守大膽島之經歷,親身在島上服役的過往,並對島上歷史深入研究探索,著有報導專書三冊,以及相關文章在台金各報章雜誌發表,並在參與規劃開放大膽島觀光作業中,堅持以歷史人文為主軸,旅遊觀光次之,提供諸多寶貴意見。
林馬騰獲聘擔任金門縣政府「文化建設發展基金管理會委員」、文化局「歷史民俗文物評鑑委員」,觀光處「大膽島旅遊規劃審查委員」,國家公園「近代烈嶼海外移民文化評審委員」、烈嶼鄉「鄉政顧問」、「文化館諮詢委員」等職,對古文物保護不遺餘力,為地區文化資產竭盡心力。林馬騰相當重視傳承與分享,對其所蒐集的文史資料,文稿和照片、以及收藏的珍貴古物,從不藏私,公開分享提供需要者運用,並熱心輔導後進,樂於授課傳承工作,只要一找到他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林馬騰希望有關地方過去的點點滴滴,能代代薪火相傳,並贈送慈善機構與各圖書館等勵志書籍數百冊,以作砥礪人心。
金門遭受戰爭蹂躪,林馬騰身受其害,他沒有仇恨和怨尤,認為這是時代的悲劇,應該拋開悲情,以一笑泯恩仇的胸襟,在夕陽餘暉中繼續以其禿筆,寫下金門人那接受災難的韌性,和犧牲奉獻、堅毅不屈的精神。
林馬騰夫婦育有一男二女,都已成家立業,子女很孝順,夫婦享受子孫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幾十年下來,林馬騰對地方文物的保存和傳承,付出仍一往如昔,甘願做一個快樂的文史志工,樂此不疲。林馬騰今日仍然老驥伏櫪,繼續撰寫《李將軍爺的故事與籤解》一書已完稿。林馬騰說,為了傳承文化「辛苦是值得的!」,好讓地方故事能永續傳承給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