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春去秋來不僅是季節的變化、萬物的更換,也是各種候鳥南來北往的時候,隨著時序進入農曆七月末,金門地區已開始吹起微弱的北風,而此時也正是許多候鳥開始南下渡冬的時刻,金門地區的海岸線與各大濕地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鷸科水鳥的蹤影。
金沙溪出海口的灘岸邊,昨天就出現為數不少的黃足鷸,鳥兒們停棲在灘岸上休息,等候潮水退去後再準備覓食,小小的置高點成為眾鳥必爭之地。時而張翅伸展、時而左顧右盼,顯見初來乍到金門島的不安。
黃足鷸為普遍過境鳥、部份冬候鳥,其特徵:體型中型,體長約26公分。足部黃色為其特徵,雌雄羽色大致相同,頸兩側和胸部兩側呈均勻的石板灰,在胸部中央微微相連。頸部前方和體下皆呈白色。幼鳥大致像非繁殖羽,但翼部和中央尾羽有許多細小斑點。
生態習性:群聚性很強,通常在海邊岩石、砂質或泥質地區活動,也可能到稻田裡活動,但不常飛到內陸。拍翅輕盈,飛行快速,覓食時常單獨或結成小群,潮水高漲時會結群在防波堤或紅樹林上棲息,此時不與他種鳥混棲。大多數不太懼人,遇有危險時,常蹲伏不飛走。鴴行時像磯鷸,頭和尾會不斷擺動。鳴聲為尖銳而兩音相連的tu-whip或較刺耳的klee-k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