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門縣政府105年度「金門社區規劃師培訓暨微型設計示範計畫」執行內容包含社規師擂台賽與微型設計實作兩部份,縣府更投注經費,今年培訓五十四位社規師,期用在地的人和雙手呵護這塊土地,創造更多社區亮點。目前,這項計畫成果刻正巡迴各鄉鎮展出,讓民眾充分了解政府積極推動社區自主和社區改造整體空間環境,也期能為社區提供專業諮詢或環境診斷之專業規劃設計,積極帶動各鄉鎮社區的發展和繁榮。
金門社區規劃師培訓暨微型設計示範計畫成果自本月九日率先在金門鎮總兵署、金湖鎮的瓊林社區活動中心登場亮相後;目前;其巡迴展來到金寧鄉的盤山社區活動中心,展出時間至今(十九)日;未來,將巡抵金沙鎮公所一樓大廳展出,時間為九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最後一站來到烈嶼鄉的東坑社區活動中心,展出日期為九月廿八日至三十日,歡迎前往參觀,一起投入社區改造的行列。
第一階段:105年度「金牌社區·十全十美」金門社區規劃師實務操作擂台賽成果作品,共有十一件:
◆十全十美、金雞報喜:實施地點位於瓊義路,成果說明透過屢次與社區溝通協調,並與瓊林社區朝永續規展的目標前進,除了在社區有需要的建設改善提供建議外,並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綠美化,以及環保手作的相關學習課程。然而,一個良好的景觀環境空間,需要創作者與使用者互動、修正、改進產生而成,且景觀維護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古寧~大小手印園:實施地點位於古寧頭,成果說明協助將剝落處做齊整理,並收集廢棄高粱酒瓶,且塗上顏色及打LED投射燈光件為擋土牆用;建築下使廢棄木頭圓切面鋪面,並邀古寧國小師生在上面蓋手印,牆與牆之間使用廢棄斷木鋪成階梯踏樁,構成微型設計效果。
◆守護瓊林綠美化:實施地點位於環島北路二段旁,成果說明瓊林北風獅爺原位於保護廟息仔寺後方,曾歷經兩次搬遷,透過屢次溝通協調與瓊林社區朝永續規劃的目標前進,並在社區有需要建設改善提供建議外,也主動提供綠美化及環境手作學習課程,以期跟社區居民建立良好夥伴關係。
◆太湖美色、初馬天堂:實施地點位於金湖鎮太武段,成果說明基地位於一處新興社區,需要一個良好的景觀環境空間,景觀維護管理須由社區參與;團隊的經驗分享與志工培訓,在雙方認同感都十足時,運用有限時間,先讓人讚嘆光,再延續這份熱情,讓大家有行動力,良性的互動,讓整個社區動起來。
◆Space for Birds(鳥居):實施地點位於金湖鎮太武,成果說明金門縣為一極度缺乏水資源的離島,也享有野鳥天堂美名,因此把給水抽水站想像成一座島屋,期望造型樹吸引鳥前來遊玩及居住,也為遊客增添會心一笑的場景。
◆風獅爺的歲月:實施地點位於金寧鄉湖下村,成果說明風獅爺被視為能避邪招福的神獸獅子形像所演變而來,最主要的任務是用來剋制造成風害的邪魔;金門代表性景點與風獅爺,象徵風獅爺守護金門的歲月,民眾可以站在風獅爺的紅袍上,象徵繼續往前,風獅爺持續的守護金門。
◆下埔下~鋼鐵英雄:實施地點位於金寧鄉下埔下村口,成果說明與社區發展協會深入訪談後發現下埔下居住多位退休將領,也是居民跑步運動必經路線,本設計由兩具鋼鐵戰士,配合原本三個草綠色的變電箱,以金屬雕塑手法施做,營造軍事風格,強調居安思危,強身報國的重要性,所以以金屬鋼鐵呈軍人剛強的形象。
◆榜林~動物方城市:實施地點位於旁林圓環旁公車亭,成果說明故事主題是來金門參加馬拉松的少女無意間經過一片森林中遇見金門森林中最害羞的小動物水獺;公車亭經由繪畫表現出更多層次的美感和特色,讓人更了解金門與置身在童話故事般地感受,並且利用牆面彩繪及植栽整理製造多層及生態意象。
◆小徑~太武山少女:實施地點位於小徑公車亭,成果說明故事主題是訴說一位少女第一次到金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小島,在參加馬拉松賽的時候,島上好奇的小動物也對這位新來的少女感到好奇。金門特色動物,有些是固定季節來到這的候鳥,利用插畫的方式進行牆面彩繪,描繪出金門豐富生態,也讓人用輕鬆的方式了解金門。
◆安岐民防坑道偽裝商店:實施地點位於金寧鄉安岐,成果說明本計畫標的構造物經過多次與社區發展協會溝通後,達成以復舊構造物並整理周邊環境為目的的共識,進行偽裝商店的復舊及周邊環境的綠美化,讓附近居民與外地遊客了解此構造物非頹屋,而是具有重要戰地歷史文化之民防構造物和賦予新風貌。
◆印象古寧~碉堡上的啦啦隊:實施地點位於金寧鄉金寧段,成果說明原為一座碉堡,成為社區發展協會的廚房用途,作品利用蒐集的木頭組裝及石蚵海洋世界彩繪的方式進行環境美化,增添碉堡外觀美感視覺效果,建議後續可輔導社區發展協會成為餐飲賣店。第二階段105年度「金門社區規劃師培訓暨微型設計示範計畫」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微型設計實務操作成果作品,共有十一件。
◆社區聚點~南山鳥語:實施地點位於古寧頭段,成果說明村莊入口頹屋整理過後,藉由入口意象鐵鏽招牌的保養、植栽的補強及定期整理周圍環境,也種上耐旱植物,更適合樸實的聚落風格,鐵鏽招牌也為採蚵維生的聚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
◆東坑古罈韻色計畫:實施地點位於烈嶼鄉東坑段,成果說明此路為社區活動中心入口步道及參訪團體解說道路與動線,藉由社規師提案改善步道與欄杆,提升成為社區新的環境文化景觀,並保存舊有傳統文化跟生活器具,增添社區古早文化韻味的特色環境,及透過參與社區耆老走出來說故事,達成社區凝聚力與互動的目標。
◆瓊謠計畫:實施地點位於金湖鎮瓊林段,成果說明以紅磚雕裝置藝術創造出與瓊林傳統建築之美的和諧與自然環境,且極具創意與前瞻的特質及藝術價值,希望小朋友透過家長帶領深入社區營造,進行愛鄉愛土環境教育推廣工作,培養小朋友的美學,更了解陶藝創作的過程,營造一個鄉土環境教育更好的學習動機。
◆創造老樹休憩空間:實施地點位於金湖鎮瓊林段,成果說明社規師利用村裡一棵大樹整理周邊環境,再加上一點巧思,並利用當地的植物葉子,拓印在仿磚水泥板上,並利用風倒木做裝置休閒坐椅,供社區居民休閒,讓社區居民認識大自然的植物,又可辦戶外活動的最佳場地。
◆廟埕廣場的綠色空間改善:實施地點位於金沙鎮呂厝社區朝山寺廟埕廣場周邊,成果說明將原堆置建築雜物的閒置空間活化運用,重新還給屬於廟埕廣場一個綠意盎然的美麗臉龐,也讓附近居民了解社區營造及環境綠美化的重要性與重新認識自己的社區,並啟動社區營造的一個重要起點。
◆大心洋溢~大洋社區入口廊帶亮點計畫:實施地點位於金沙鎮沙田劃段與大洋段,成果說明於大洋社區東山入口處進行微型設計,在鐵籬上替植攀藤類植物以綠美化,使整體環境呈現一致;公車亭周圍設置農產品公仔,以及改善水池面貌,增加綠美化與安全性,並種植果樹達可食性地景之效果。
◆幸福低碳·水漾后園:實施地點位於金湖鎮塔后段,成果說明后園社區意象僅石牌一座,出入口位於環島南路上,為改善居民安全於石牌後方建置彷竹牆,但為保有農村文化,在石牌附近土坡進行綠美化,另生態復育蓋斑鬥魚作為防病媒蚊,兼具生態教育功能。
◆春暖花開:實施地點位於金寧鄉仁愛段,成果說明將原有著地整平,樹木周圍以木紋磚圍繞,中間用混凝土試體擺出造型花園及種植季節植栽,以及重新整地鋪設草坪和周邊環境美化,並由社區進行成果後續維護,呈現春暖花開的社區微型設計成果。
◆愛在樂活心家:實施地點位於盤山村,成果說明加設欄杆,並將椅子整新汰換,另砌做花台種植百香果,再將客土整地且重新種植草皮,以及更新公佈欄與增加活動花絮及設置公車站牌,更配合社區資源營造臻於愛在樂活心家的效益。
◆憶起西園環境改善綠美化計畫:實施地點位於金沙鎮西園,成果說明針對烈士園區進行綠美化,透過述美國小的鄉土教學方式,講述西園抗日英雄事蹟及在紀念碑右側牆面貼磁磚,讓遊客知道屬於西園的故事。
◆山后中堡親民綠美化計畫:實施地點位於金沙鎮山后,成果說明依居民陳述需求在階梯上的地區(A區)設置遮陽休憩及自由圖書館,階梯下平地(B區)做造景美化,上方用花槽種植郵吊植物,下方土地種植植物,且不破壞石頭美感,又能降低陽光照射造成石牆溫度上升與綠美化的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