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防災日~宜蘭防災意識從教育開始

  【本報訊】每年9月21日為行政院「國家防災日」,今年適逢中秋節,因此今年國家防災日提前至日9月17日辦理,配合「110年度國家防災日各級學校及幼兒園避難掩護演練實施計畫」,宜蘭縣各級學校師生今(17)日上午9時21分實施避難掩護演練動作(趴下、掩護、穩住3個要領),為此次演練實施重點,為避免群聚,停辦疏散、集結、點名的流程,由各班老師向學生說明地震避難疏散原則,另指定利澤國中為今年度示範觀摩演練學校,並拍攝防災觀摩演練示範影片,提供縣內各級學校協助教師教導學生做到安全避難,期能透過演練,深耕防災及求生素養,以強化災害的觀念及應變能力,促使防災教育向下扎根。

  縣府教育處表示,宜蘭縣各級學校配合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軟體或發布之模擬地震訊息,完成地震避難掩護演練,並利用校內廣播系統、喊話器或依各校現有設施發布演練;另使用本府配發之學生個人防災頭套,辦理校園防災演練。藉模擬實作強化各級學校及幼兒園師生災害防救、自救救人與應變能力,養成學生及幼童在地震發生時應有正確的本能反應,學會如何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宜蘭縣為地震頻繁地區,擁有防災基本意識及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縣府教育處指出,宜蘭縣自民國101年起率先配發公私立幼兒園、國小及國中防災頭套,全縣100所學校(含幼兒園)亦每學期至少辦理一場次的防災演練,平時本府亦聘請委員、技師辦理防災教育之到校演練輔導、學校災害潛勢現地勘查服務、及防災教育教學宣導推廣。地震災害隨時都可能發生,縣府也希望透過經常性的演練,讓學生能夠在地震發生的當下立即反應,減少損傷,模擬日常生活可能碰到狀況,輔導學校規劃辦理無預警演練,例如於下課時間、中午吃飯時災害發生時應如何應變,或因建物毀損,疏散路線阻塞時應如何因應等,為宜蘭縣學校防災教育努力的方向,讓學生從小建立正確防災觀念及落實防災動作,能培養災害發生時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