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蘇花改工程處指出,漢本遺址考古挖掘工作,橋墩區十九處考古區,最後二處已在日前結束,文化部也已撥交工程處施工;自二○一二年發現遺址而延宕的橋墩工程,至今五年已全部告一段落。目前僅剩一處機房區,如果進行順利,本月可以挖掘,預計數月內可完成並撥交施工,預今年底全區的谷風隧道新建工程,可全部完工。
工程處表示,漢本遺址範圍呈不規則橢圓形,長約南北四百五十公尺,東西寬約一百七十五公尺,總面積約八公頃,有廿二處是考古挖掘區,這廿二處分為十九處「橋墩區」與三處「非橋墩區」。
工程處表示,「非橋墩區」三處分別是「油水分離池區」、「機房區」、「永久沉沙池區」,其中「油水分離池」已移出考古區在他處施工,「永久沉沙池」上月挖掘完成,文化部並已撥交施工,僅餘「機房區」本月開考古挖掘。
橋墩區於的工程包括南下四支橋墩、北上四支橋墩共八支,另三座迴轉車道橋墩。也就是說,在這區域中,工程涵蓋為:南下四支橋墩,工程編號P1N、P2N、P3N、P4N(1代表第一支,N代表北上橋墩,S代表南下橋墩,以下均同),北上橋墩工程編號 P1S、P2S、P3S、P4S ,二座迴轉車道(工程編號P1LR(一代表第一迴轉道,L、R代表左右迴轉 )、P2LR(第二迴轉道)。
二○一二年三月五日,蘇花改工程位於南澳至和平段的谷風隧道進行的工程中發現「漢本遺址」(北迴線漢本車站的南端約六百多公尺處),隨後交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年代判定為距今一千二百年至一千六百年前的金屬器時代文明。二○一五年六月,考古團隊發現了該遺址的第二個文化層,年代判定為距今一千六百年至一千八百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依文資法,不得施工,蘇花改漢本遺址內的八座橋墩、二座迴轉車道列為考古區,工程停工延宕至今。
工程處表示,漢本遺址位於B3標的谷風隧道新建工程內,工程範園包括南下線 、北上線全長約七千六百公尺,工程地點北起鼓音溪谷地北側約二千三百公尺處(B2標觀音隧道新建工程終點),向南以隧道、高架橋穿越山區後至漢本新生地填方區止。
主要工作觀音隧道南段(含橫坑機房一座)、谷風隧道(含南口機房及通風橫坑機房)、鼓音橋及漢本高架橋工程、漢本填土方路堤、排水工程及其他附屬工程等。施工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橋樑工程、隧道工程、聯絡隧道工程及隧道南口通風機房建築工程及其他附屬工程。
工程處說,漢本遺址位於谷風隧道南口,本周工程進行情況為:北上線向北(NN1)上半面六十M、台階開挖、地樑;南下線向北(SN2)上半斷面八十五M、台階開挖。
南下線向南(SS4)上半斷面五十五M、台階開挖、地樑;北上線向南(NS3)上半斷面五十五M、台階開挖、地樑及襯砌結構施作。
北上線向南(NS7)上半斷面(已出洞)、台階開挖、地樑、仰拱開挖、仰拱結構及襯砌施作;南下線向南(SS8))上半斷面(已出洞)、台階開挖、仰拱開挖、仰拱結構及通風隔板施作。
漢本高架橋P3N、P3S基礎準備施工、P2S懸臂節塊施作及推進、P4N柱頭節塊頂板施作;路堤填築:漢本路堤持續填築。文化遺址壁體測繪、挖掘與搶救(P2N、P1LR、P2LR),洞外機房橫坑口機房屋頂板施工、特高壓變電站4F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