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迴鐵路重新開挖路軌 「北迴教訓」必將重演

 【本報訊】依據公路總局設計規劃的蘇花改工程,花掉近五百億,僅是一條快車道的窄路,地方人士憂心,北迴鐵路重新開挖路軌的「北迴教訓」必將重演。所謂「北迴教訓」也就是說,最初設計的北迴線已不敷使用,再花了了數百億巨資,執行北迴線鐵路擴建雙軌並予電氣化。當年興建北迴鐵路時,大、小橋樑共九十一座,隧道十六座,全長達卅一公里,其中觀音隧道長七千七百五十七公尺,為當時全台灣最長的隧道,但設計僅僅單軌化。 

 地方人士指出,一九九二年起,北迴線開始進行雙軌化、重軌化、電氣化與號誌控制改良工程,以利疏運更多的旅客及貨運。由於沿線多高山峻嶺,雙軌化工程在許多路段均重新開闢新線,並開挖許多長隧道。位於武塔│漢本間的新觀音隧道成為全台灣最長的鐵路隧道,總長一萬零三百公尺,取代原本舊線的觀音、鼓音及谷風隧道。

 大部分工程於二○○三年六月底完工,並於七月四日在花蓮舉行電氣化通車典禮。二○○五年一月,先前受到新永春隧道湧水問題,以及南澳隧道軌道改善工程延遲影響的雙軌化工程全部完成。

 蘇花改的設計,到底蘇花改完工後,道路、橋梁、隧道有多寬? 蘇花改工程處說,蘇花改工程內容是依照公路局設計送環評通過的版本施工。

 工程處表示,蘇花改有八座隧道,其中七個是雙孔單向,一個是單孔雙向,雙孔單向的每一座隧道,路寬七點八公尺,其中快車道三點五公尺、路肩避車道三公尺,人行道一點三公尺,這七座隧道分別為蘇澳、東澳、東岳、武塔、觀音、谷風、中仁。

 單孔雙向的隧道是和仁到大清水的「仁水隧道」,設計十二點六公尺,南下及北上車道各三點五公尺,機慢車道各二公尺、中間中央分隔島一點六公尺。橋梁部分路寬十四公尺,其中南下北上快車道各三點五公尺,路肩各二點五公尺,中央分隔島二公尺寬。

 地方人士說,蘇花改的四百九十二億,僅執行九標工程,依上述設計的道路橋梁隧道寬度,僅是一條三點五公尺寬的快車道,緊臨路肩的右側為為避車道,有的還禁行機車,而非雙線道,所有工程與工程間的道路,並非全部連貫,大部路段仍走舊蘇花公路,而原有舊路大部分仍是單線快車道,等於說,蘇花改南下北上,僅是一條單線道,根本不是雙線道,對於行車速度仍受限制。

 地方人土說,蘇花改花近五百億,蘇花改的功能性有限,未來必無法應付年年提升的龐大車流量,對於政府的眼光太短,沒有學到花巨資打掉重做的「北迴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