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石雕藝術季~表揚國際石雕藝術家

  【本報訊】為期一個月的「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活動,21日在蓮市文苑路戶外創作營場地圓滿舉行閉幕式,並呈現16位石雕家一個月所創作完成的大型石雕作品,縣長徐榛蔚在文化局長吳勁毅及原住民行政處長陳建村的陪同下出席典禮,除了感謝藝術家及策展夥伴們的用心與努力之外,更期許國際級的石雕藝術在花蓮深耕與傳承,打造成為石雕界的國際城市品牌。

  花蓮以觀光文化立縣,並以「石頭的故鄉」自詡,歷經二十五年淬鍊的「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不斷歷久彌新,活動辦理的規模及高度早已超越縣市格局,今年雖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致使外國石雕藝術家無法來台,然仰賴台灣防疫有成,國內仍可如期舉辦大型藝術活動,讓民眾不用出國也能享受豐富的文化活動。「戶外創作營」也睽違9年再次回到文化局園區舉辦,選擇在文苑路段部分封路辦理,場地後方襯托著太平洋景色,藝術家反應都非常享受這個場地,民眾亦可連貫參觀石雕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至戶外創作營等,動線上相當方便。

  縣長徐榛蔚表示,自民國86年第一屆國際石雕藝術季開始,包括石雕藝術及地方基礎培力,皆成為花蓮藝術文化的能量,在大家的堅持與努力下,石雕藝術季讓花蓮成為國際的焦點,更是知名品牌,花蓮縣政府也將本著責任與使命繼續延續下去。

  徐榛蔚感謝所有石雕藝術家,無論是烈日當頭、豪雨侵襲,甚至在秋季東北季風迎風的場域中,在這一個月的期間,仍專注在石雕的創作,將最美的   石雕呈現在鄉親的眼前。相信每位藝術家齊聚創作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勉勵與打氣,培養出深厚的情感,更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回憶,未來仍期許藝術家們持續深耕花蓮,延續薪火的傳承。

  大型石雕作品完成後即將展開新旅程,於11月23日起陸續吊運至花蓮境內各處風景區設置,包括花蓮縣文化局園區將設置包括李紫晴「時空‧印記」、馮朝宗「追光」、鄧善琪「風動」、林立仁「洄瀾的約定:紙與洄紋針」、葉汸宸「一片漣漪」及黃清輝「心之山」等6件作品,鳳林遊憩區將設置包括陳彥伯「花間」、樊烱烈「藏山伴月」、王標「聽見奇萊‧福爾摩沙」、張書瑋「春暖花開」及魏永賢「舞動」等5件作品,豐濱靜浦「太陽廣場」將設置吳明聲「空間書寫」及侯連秦「心象‧源流」等2件作品,長濱八仙洞遊憩區將設置向光華「寂光山嶺」及蔡文慶「向海的風景」等2件作品,太魯閣綠水管理站則設置約瑟夫‧維西「果樹」等1件作品。歷屆石雕藝術季作品設置點遍佈東部山海線,本屆首次延伸設置於靜浦、八仙洞及綠水等,讓石雕藝術深入山海秘境。

  國際石雕藝術季期間,動態活動於文化局園區你來廣場及絲路,每周六日安排「集石行樂市集」,邀請在地咖啡店家、知名小吃、手作攤商逾八十攤,每週並邀請全國知名街頭藝人現場演出,並開設包括璞石畫、磨石、石藝杯墊製作、石膏、刻章、石頭彩繪、馬賽克拼貼等超過50場次的民眾DIY體驗,計超過一千位民眾報名參加,場場爆滿。而靜態展覽部分則南北輝映,除了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出「石動曼波─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特展」、「洄瀾石報—石材產業發展及生活應用展」及「新創石藝展」,美術館展出「雕塑的力量—台灣雕塑今昔滙展」,圖書館展出「雕塑主題書展」以外,另於玉里璞石藝術館展出「重返榮耀-花蓮縣石彫協會歷屆會長作品邀請展&薪火相傳-璞石畫創作聯展」等,帶動南區玉里藝文熱度,合計透過北區及南區各點,展期9月至11月期間預估將能營造出約5萬人次的參觀率。

  典禮中,徐縣長除了頒贈獎座表揚16位石雕藝術家之外,為維護原住民文化資產,傳承原住民手工藝及提昇雕刻藝術創作水準,也表揚花蓮縣原住民族木雕競賽得獎作品,首獎由陳權榮老師奪得、貳獎為西又.比林老師、參獎為田欽賢老師。典禮出席貴賓包括縣議員黃馨、蔡依靜、張美慧、吳東昇、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