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動物~遊隼出院了回歸花蓮天空

  【本報訊】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遊隼,去年十月底在鳳林鎮誤中鳥網,經熱心民眾通報相關單位後,轉送至花蓮縣野鳥學會救傷收容中心,由照護人員長達八個月細心照料,遊隼復原狀況良好,今(19)日於秀林鄉水源國小野放,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保育類野禽「遊隼」來到水源國小野放,在師生見證下走出籠子,展翅高飛。(王志偉攝)  遊隼是台灣的隼類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獵捕其他中小型鳥類時,俯衝飛行時速可達300公里,有如鳥類中的高速戰鬥機。在花蓮的曠野田間或河口溪床,如花蓮溪口、壽豐一帶河床或是鳳林的田野間,都有機會看見牠翱翔天空的英姿。


  縣府農業處長羅文龍表示,縣府一向重視保育工作,多年來與花蓮縣野鳥學會合作,持續在進行受傷或落巢的野生鳥類收容與照護工作,近8年共收容了一千四百多隻野鳥,其中有257隻為保育類動物。除了收容野生動物,縣府也舉辦各種保育宣導活動,目的就是希望能推廣保育理念,讓民眾了解、認同進而在生活中實踐保育工作。
  本次野放生態教育於秀林鄉水源國小進行,由花蓮縣野鳥學會向校內師生宣導發現傷鳥與落巢幼鳥時的處置方式,在全校師生的祝福下,遊隼奮力拍打雙翼,飛上澄明透亮的藍天,重回大自然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