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花蓮縣地方型SBIR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105~107聯合成果展」今(8)日在藝托邦藝文空間舉行,邀請105至107年度獲補助的31家業者,展示並分享自家研發成果及創新產品。縣長徐榛蔚出席支持,感謝SBIR所有團隊夥伴的鼎力協助,也勉勵在地業者結合地方學研單位的輔導能量,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升級、群聚、鏈結及整合並形成強大的產業競爭力。
花蓮縣政府自103年起,開始辦理「花蓮縣政府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花蓮縣地方型SBIR),而近3年105到107年已投入經費近1,800萬元,共補助31家花蓮縣中小企業,帶動了中小企業投入近3,300萬元的研發經費。
縣長徐榛蔚表示,創業、打拼的過程中常會遇到瓶頸,若缺少專業團隊協助、陪伴同行,必定會很辛苦。感謝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總監賴永仁、慈濟大學、東華大學及SBIR所有團隊夥伴多年來鼎力協助,因應不同個案量身訂做,不斷分析與傾聽,並整合周邊資源,讓個案能夠找回信心,穩健地持續發展。
徐榛蔚說,SBIR每次的成果都有令人驚艷之處,希望未來SBIR的展示成果,能夠結合文化局輔導的花漾好創意品牌,共同辦理聯合成果展,就能進行異業媒材的結合,激盪更多創意發想,如此面向就會更廣、更有力量。
縣府觀光處表示,這幾年來縣府積極推動產業升級,持續辦理地方型SBIR計畫,期盼協助花蓮縣中小型企業運用政府資源培養研發創新能力,達成技術深化轉型升級,期盼協助花蓮縣中小型企業運用政府資源培養研發創新能力,達成技術深化轉型升級;同時也著重輔導在地特色工藝、科技農企、深層海水、智慧旅遊及石材石藝等5大在地特色產業,鼓勵花蓮縣重點優勢產業投入創新研發,提升強化企業體質,增加投資花蓮及創造就業機會。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賴永仁總監表示,工研院與東華大學、慈濟科技大學、石材暨資源中心「軟硬整合」共同協助花蓮縣府推動地方產業創新,輔導本縣中小型企業透過技術研發強化企業體質,進行技術密集及高附加價值產品之研究及商業模式開發,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並輔導地方中小型產業申請中央研發補助資源以達到永續發展。
現場擺設各式創新產品與理念,包含客製化3D打印浮雕燈組、花蓮ACG內容型產業與各式在地特色產品等。活動並邀請「一年到頭夯文旦-文旦全株加值利用開發計畫」業者,分享如何將文旦柚產品應用在吃喝、玩樂、住宿、伴手禮等,以及「洄潮選物平台」業者如何透過平台推廣花蓮意象禮盒,讓民眾能夠一次購足花蓮特色伴手禮等,創造更全面的購物體驗。
與會人員包含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總監賴永仁、石資育成中心經理江東隆、國立東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葉國暉、慈濟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林祝君,以及縣府觀光處代理處長張志翔、青年發展中心執行長傅廷暐、工策會總幹事張福檳與多位參展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