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植樹活動千棵苗木免費送

 

        【本報訊】新竹縣108年度植樹活動-延伸島嶼生命綠,3月10日上午在新竹縣新豐生態苗圃登場,縣長楊文科、甘秀美伉儷、林務局新竹林管處長林澔貞、議長張鎮榮及新豐鄉長許秋澤等人,拿起鏟子踩在泥濘的土壤中,種下新竹縣的縣花-茶花以及台灣原生的綠籬植物-日本女貞,並發放千棵千棵茶花、桂花、羅漢松等苗木,吸引大批民眾排隊領取,現場熱鬧滾滾。

       縣長楊文科表示,辦理植樹活動希望推廣全民植樹減碳綠化理念,讓民眾瞭解植樹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濃度、減緩溫室效應的影響及自然生態的重要。對於天候不好還看到老老少少共襄盛舉,攜手種下希望之樹,楊縣長肯定大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新竹縣近日有石虎現蹤,林務局新竹林管處林澔貞處長表示,近年林務局積極盤點資源,找出保育熱點,擬定相關保育措施,讓台灣除了是讓人宜居,也是野生動物生活的所在。林處長並說,新竹縣境有很多人工林,是國產材的重要產地,在做好生態保育的前提下,縣府可與林務局合作將這些自然資源變為生活的必需品。

       縣議員何智達、立委林為洲的秘書、新豐鄉代表會主席和多位代表、村長及社區都到場,湖口工業區松下公司日籍總經理也帶領百名員工響應,宣誓企業應種樹愛地球的決心。

        10日的植樹節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林業治山防洪、森林遊樂區、生物多樣性(槲櫟、外來斑腿樹蛙)及紅火蟻防除、非洲豬瘟防治、以及就業、環境教育、衛生教育、租稅稅務等宣導。  另外還有肚皮舞、茶花評鑑及鄉鎮市綠美化考核頒獎。

       縣府農業處指出,配合林務局宣導植樹造林政策及營造各鄉鎮市地方特色景致,縣府每年培育發放鄉鎮市需求綠美化植栽,利用植樹造林達減碳及美化竹縣景緻效果。統計自100年起每年培育茶花、竹柏、肖楠、台灣櫸等綠美化及造林苗木,提供村里、機關、學校及民眾綠美化使用,每年度配撥數量約15萬株,達「一人一樹」綠美化目標。

       植樹節活動內容之一是殼斗科槲櫟植物宣導,這類植物主要分布在緯度較高(溫帶)的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北方,於100年於本縣新豐鄉的海邊發現一個孤立的族群,總數不到100株,透過林務局計畫補助及嘉義大學試驗研究,成功繁殖樹苗上千棵,分別於縣轄國中小、公有地及苗圃進行復育種植,在生態學上是一個有趣並極待研究的題目。

      另外還有外來物種斑腿樹蛙監測及移除宣導,2012年開始族群監測與控制至今,外來斑腿樹蛙與本土原生白頷樹蛙,兩者除外型相似,與原生種樹蛙競爭棲地,入侵後強勢的競爭力及適應力,排擠台灣原生蛙類成為優勢種已威脅生物多樣性,造成原生種樹蛙生態失衡,如何移除也是重要的課題。

       植樹活動也有危害嚴重的入侵紅火蟻宣導。農業處表示,竹縣於93年發生首例紅火蟻通報案件已進入第16年,目前新竹縣的紅火蟻防治地圖面積約一萬多公頃。為防範蟻害,防治預算從去年的三百萬元調高至今年的一千萬元,以增加防治的強度和密度。目前新竹縣市都對蟻丘先行投藥,並且豎立警告標示,提醒民眾小心防範。縣府也提醒民眾,萬一遭紅火蟻叮咬,可先用肥皂與清水清洗患部,再以冰敷處理;如果出現過敏反應,應儘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