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8竹塹文學獎」頒獎典禮,15日於文化局演藝廳舉行,現場嘉賓雲集,包括童詩、現代詩、青春散文及短篇小說等4類30位得獎作者及學校師長、親友等近百人共聚ㄧ堂,評審委員孫德宜、吳鈞堯亦皆到場,期勉創作賡續努力更上一層樓。
市長林智堅表示,竹塹文學獎於1997年開辦,創作主題以豎立風城文學規模為定位,吸引各界優秀創作者紛紛投稿,二十多年來造就了許多文學後起新秀。今年除延續往年的徵文外,還擴大辦理了一系列推廣活動,包括文學營、文學旅行、文學說書等,讓有意參與投稿的民眾,有更多的創作發想及書寫題材。
副市長沈慧虹致詞時首先代表市長林智堅向得獎者恭賀,她說,今年竹塹文學獎徵文,總獎金達五十萬元,分童詩、現代詩、青春散文及短篇小說等四大類別,共計有635位文學愛好者,踴躍參與投入書寫新竹風城的行列,角逐30個得獎名額,能得獎相當不易。
文化局表示,今年現代詩投稿詩作裡,有描寫到竹科人的生活、地景的城隍廟、運河、城市農夫租田耕夢、公路風景、遊樂園與人生身分更替的交融、歷史背景、黑蝙蝠中隊、山上或海邊、族群故事、美食與生活滋味、語種的運用…可說是百花齊放,跟評審一些地方文學獎的主題,竹塹的來稿內容顯得非常多元,也證明新竹市的變化足以讓詩人們大書特書。
尤其得獎作品中,有以老建築、原住民、新竹軍事用地的過往歷史、菁英教育的質疑、竹科的特殊工作環境…等環繞著新竹的新舊議題,且詩風各異,水準不輸給國內三大報的文學獎。第一名的〈恆溫呼吸〉寫司馬庫斯的泰雅文化,從自然生態的夜空、千年老樹寓意著原住民的古老傳統、對照現今孩童的笑語、歌聲自以往傳唱到當代,全詩充滿畫面跟聲音的描寫,越讀越有動感,亦能感受到作者對自己族群文化的驕傲,深具感動的力度。
兒童詩參賽作品題材包羅萬象,大多以大自然、新竹的風、米粉和柿子為主題,評審們既開心又認真地閱讀每一首詩,感受到天真的文字,怪奇又有趣的想像力,讀著讀著不禁會哈哈大笑起來。
讀東門國小五年級的江亭妘以「抉擇」作品獲得童詩組第一名殊榮,她以飄落的葉子為題材:「一片葉子在枝頭上沉思,到底未來該怎麼走,就算想紅了臉,也沒有答案,用盡力氣,只落到了地上;自己的將來,是跟著風四處旅行,還是化入土壤,注入新生命,想到臉都乾了,皮都皺了,也還沒下定決心。」作品中暗喻人生應把握當下,凡事決定後就要勇敢的去追尋,小小年紀,對人生卻有如此深刻的體悟,值得嘉許。
青春散文第一名的藍怡安,從小喜愛閱讀,在新竹女中良好的寫作風氣薰陶下,突發奇想,將自己苦悶的高三心情寫出來,把自己的生活與水族館裡面的鯨魚透過想像交織穿梭,全文充滿跳脫式的想像。「我穿越時空為了探勘「無聊」的本質,而『有趣』卻在那裏打雷下雨,淋了我一身濕。」文字表達生動。
短篇小說今年參賽篇數成長,題材多元,看到年輕世代對於就業、生活的徬徨與不安,作品深刻反映了當下年輕人的心情與處境。
頒獎典禮,首先由新竹市立青少年國樂團演奏多首台灣民謠,在優揚的樂音中揭開序幕,現場溫馨喜悅,會場還佈置了「文學奧斯卡」拍照專區,讓得獎者體驗當上「文學網紅」的快感,並與親友留下珍貴合影紀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