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5號凌晨躍長空 展現台灣科技實力

 (記者 韋寶\新竹國家太空中心報導)台灣首枚自主研製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搭乘SpaceX公司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於台灣時間8月25日凌晨2時51分,於美國范登堡基地發射。同時間位於台灣新竹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的衛星操控中心,科技部陳良基部長、國研院王永和院長、新竹縣長邱鏡淳、副縣長楊文科等人,也共同見證這個歷史刻,現場200人在火箭升空後感動歡呼,陳部長也高興的熱淚盈眶。

   陳良基部長表示,福衛五號的硬、軟體都是國內自行研發製造,成功發射升空是國內太空史上重要時刻,也是國人的驕傲。他說,福衛5號可拍到小汽車、公車大小的影像,除了守護台灣這塊土地,也能造福全世界,已得到國外衛星公司的青睞,未來可望動國內太空產業的發展 。

  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火箭於發射後2分35秒,第一節火箭脫離,此時高度約90公里;2分59秒,保護衛星的鼻錐罩脫離,此時高度約132公里;11分19秒,衛星成功與火箭脫離,進入高度720公里、傾角98.27度的任務軌道。福衛五號將在發射後82分56秒與國研院太空中心斯瓦巴(Svalbard)海外站首次通聯,404分36秒與台灣地面站首次通聯。

國家太空中心說, 這次衛星發射距離上次福衛三號發射已超過11年,福衛五號歷經六年研發,將接續福衛二號的遙測任務。福衛五號順利升空後,每兩日將通過台灣上空一次。預估一個月後,衛星可完成全部功能測試,開始執行為時五年的遙測觀測任務及電離層量測實驗。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基本資料如下:

光學遙測/科學衛星。
重量:450公斤(含燃料)。
形狀尺寸:八角柱形,高2.8米,外徑約1.6米。
軌道:720公里高,太陽同步軌道,傾角98.28度,每兩日再訪一次。
酬載儀器:光學遙測酬載、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遙測對地解析度:黑白影像2公尺,彩色影像4公尺。
影像拍攝刈幅:24公里。
取像觀測範圍:正對地表方向,前後及左右各45°,具有立體對地取像、同一軌道多次平行同步取像及非同步取像等能力。
遙測任務:延續福衛二號遙測任務。所拍攝影像可廣泛應用於政府施政、防災勘災、國土安全、環境監控、科技外交、學術研究及國際人道救援協助等用途。
科學任務:電離層觀測及地震前兆研究。
任務壽命:5年。
發射日期:臺灣時間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