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六點:引領兩岸穿越歷史迷霧

  在臺灣島內政治濃霧彌漫,大多數民眾因無法看清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而處於低迷消沉狀態下,習近平的六點講話,引起兩岸媒體的關注;中評社發表社論指出,它必將引領兩岸關係穿越歷史迷霧,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走向經濟社會發展漸進融合併最終實現統一的正道!”值得正視。文章內容如下:

  2016年11月1 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習近平針對島內的政治變局及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至關重要的六點意見。這是習近平在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大六中全會被推舉為領導核心後,首度系統地對兩岸關係發表意見。其中蘊含的方針、政策及戰略思考,必將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起到長遠的指導作用。

  我們注意到,習近平上述講話的背景,是在島內自“太陽花學運”以來,政治環境彌漫著種種烏煙瘴氣,台獨勢力氣焰高漲,他們利用國民黨執政失敗,以民粹的方式大肆宣揚,將島內長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的結構性問題和由此導致的困境歸咎於兩岸關係,歸咎於國民黨所謂“傾中”政策,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不滿情緒和民粹化氛圍;導致國民黨近一兩年在島內一系列重要選舉中失利,不但丟失了最高執政權,且丟失了大多數基層縣市的執政權,更丟失了多數的立委席次,失去了立法權和主導權。

  國民黨在這一面倒的大敗中彷徨迷茫,迷失了方向與道路,看不到出路。一些人甚至也將其失敗歸咎於兩岸關係,要復歸所謂“本土”路線。在這種組織機構和人心散漫、萎靡不振的關鍵時刻,以洪秀柱為首的國民黨內革新派挺身而出,大聲喊出“莫散了團體,休灰了志氣”,提出以“深化九二共識”、“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明確反對“台獨”為核心的國民黨新政綱,為國民黨未來的發展確定了方向,使國民黨重振士氣,走上新的發展道路。就在這重要時刻,黨內一些政治勢力出於各種目的:有見國民黨勢頭開始向好,欲重掌主導權、延續政治生命的;有頑固堅持過去失敗的政治路線,繼續“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政策老路的;有在冷戰思維主導下,至今仍堅持反共主張的;有宣揚走與民進黨一樣的本土路線,推行偏安獨台主張的。他們在“一中各表”、特別強調所謂“一中就是中華民國”這種排他性論述的旗幟下集合起來,向洪秀柱以及她主導的國民黨新政綱提出質疑和挑戰,稱“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容切割,並宣稱“問題是在她身上”等等。攪亂是非,混淆了國共兩黨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使“九二共識”異化、片面化及孤立化,其危害性不容小覻。 

  方向決定命運。國民黨內不同勢力對於“九二共識”的片面解讀,扭曲了1992年兩岸兩會分別就“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本質:台灣海基會提出的口頭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大陸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在這個共識中,最重要的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而非“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這涉及到台灣的根本方向和未來出路。事實上,正是由於對“九二共識”的扭曲性解讀,造成馬英九在過去八年執政上出現重大的方向性偏差,“只經不政”,不敢言統;而片面強調“中華民囯”的主權地位,強調台灣的主體性,給台獨和獨台論述擴大了空間。正如台灣學者所言,“所謂的一中各表,很容易被民進黨借殼上市,變成兩個中國、一邊一國”。由於政治方向上的錯位,造成國民黨失去理想和目標,盲目追隨民粹式民意,成為“失去自己靈魂的遊魂”,失敗也就是必然的。

  正是因為如此,在六點意見中,習近平開宗明義地指出,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是一個中國原則,認同兩岸同屬一中。承認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關係認定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的根本問題。可謂一錘定音,為“九二共識”作出權威性的解讀和正名;而洪秀柱“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柔性闡釋,也巧妙地為國民黨內關於“九二共識”的路線紛爭劃上階段性的句號。

  解決了路線和方向問題,才能深化共識和互信,才能開展進一步的合作與政治對話。對於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努力和貢獻,習近平予以高度肯定。他從歷史的高度看待國民黨的功績,指出在中華民族發展的緊要關頭,兩黨為了民族大義也幾度合作,為民族和國家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年兩黨領導人共同發佈“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揭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方向。“公道自在人心。國共兩黨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的貢獻已經寫在歷史上”。國民黨人對於今天的失敗不必悲觀、不必哀怨,因為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台灣民眾終究會肯定你、擁護你、追隨你的。今天的成敗,只是歷史對國民黨的考驗,只是它前進路上的一個波折。 

  習近平對國民黨寄予期望,他提出,國共兩黨應加強溝通合作,共同承擔起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責大任。對於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一些複雜的政治分歧問題,他認為只要有決心有誠意,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案。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也是我們的一貫主張。國共兩黨可以就此進行探討。正面回應了洪秀柱代表國民黨提出的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制度化主張,也為未來兩岸的政治談判指明了道路。 

  寄希望於台灣主張統一的政黨,更寄希望於台灣民眾。在習近平的對台論述中,始終把台灣同胞放在與大陸同胞同等的主體位置上,將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弘揚中華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大任交由兩岸同胞。此次的六點意見中完整地體現了這一重要思維。習近平強調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是中華文化的傳人;要厚植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促進心靈契合,增強中華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自信;要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他特別指出,兩岸同胞都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對台灣人民做出這樣的定位,充分展現了“兩岸一家親”的本質特徵:榮辱相關、福禍相依、命運與共。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習近平深知,人民的自覺和醒悟,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台灣問題的解決也不外乎於此。 

  歷史的發展自有其內在邏輯,但在當時卻雲山霧罩,往往難以看清歷史的真面目。習近平今次的講話,就是在島內政治濃霧彌漫,大多數民眾因無法看清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而處於低迷消沉狀態下的精神燈塔和思想指引,它必將引領兩岸關係穿越歷史迷霧,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走向經濟社會發展漸進融合併最終實現統一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