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擔柴箍
過溪跳、行山路
擔到前街溪沙埔
換米換鹽塞嘴囗
擔到溪美柴草埔
炎天赤日虎
汗流像落雨
柴擔才放落
稱官來抽租
等到一半哺
柴販來講價
價錢由伊呼
稱錘放落土
還得擔去落船垛
驚了晚返天會烏
買了一碗湯
配著包子飯
填腸合填肚
買油鹽買豆箍
加買二條油甘枝
返倒騙囝仔嘴口
註:廿八都,舊南安為東田村沿溪以上和翔雲全部,解放前山多地少,民眾以砍柴和燒炭謀生,挑幾十裡山路到現在的藍溪村前街河邊碼頭出賣裝船運往泉州和買回生活必須品(前街舊為廿九都,前街碼頭繁榮有小泉州之美稱,南坑宋代古窯生產的瓷器也是從這裝小船運經泉州裝大船後遠航東南亞各地和日本,南海沉船一號發現的珠光瓷經考古為南坑宋窯所產,有興趣朋友可百度搜“南坑宋代古窯”便知,現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包子飯為清晨出門勞作前把煮熟的飯用布包著帶上路作為午飯乾糧,上山就著山泉水吃。豆箍即豆粕,為豆類壓榨後的粕,因圓型而得名叫豆箍。此民謠解放前流傳東田和溪美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