粧佛.剪黏~傳統工藝再增三位保存者

  【本報訊】「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授證典禮」,(17)日於歷史建築-北港登記所舉行,由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頒授證書予3位保存者,分別為「粧佛」新增保存者「丁宗華」、「林朝金」以及「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雲林縣傳統工藝「粧佛」、「剪黏工藝」再增3位保存者 副縣長謝淑亞親授證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雲林縣擁有豐厚的無形文化資產,來自於精湛手藝的藝師們對於傳統技藝的堅持與付出,目前擁有多項無形文化資產登錄,目前已登錄6項傳統工藝、6項傳統表演藝術以及8項保存技術及保存者項目,並認定28位保存者(現存26位)。今年本縣傳統工藝新增認定3位保存者,分別為「粧佛」新增保存者丁宗華、林朝金,以及「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藝師們讓雲林縣的無形文化資產更加多采多姿,因此縣府也積極透過無形文化資產之紀錄、保存、活化、實踐及推廣等面向辦理相關計畫,讓珍貴的文化資產繼續流傳、繼續被看見。DSC08709

  謝淑亞續表示,縣府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非常的重視,授證典禮特別選擇於今年剛修復完工的歷史建築北港登記所,希望透過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結合,將雲林縣文化資產亮點一併呈現給大家。北港登記所整修工程斥資一千五百多萬元,係向文化部爭取的前瞻計畫經費-「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縣府將持續努力爭取相關資源,深化雲林縣文化資產的豐富度、讓更多文化資產建築獲得更完善的修復及保存。DSC08739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雲林縣政府致力於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推廣,曾辦理《神工傳藝巡迴展》至台北、台中及高雄等地展示藝師們的作品,讓更多人瞭解雲縣的藝師及其作品,今年透過《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振興計畫》辦理多場次的傳藝講座課程,民眾可以進一步的認識藝師及其技藝,並更加了解本縣文化資產。「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  圖說:「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照片提供/雲林縣政府)

  從小生長在雲林臺西鄉的丁宗華,是個道道地地的農家子弟,民國68年師事萬華「華山佛俱店」林丹明先生為師,並成為店內首席師傅。民國84年返回雲林四湖開設木雕工作室繼續從事神像雕塑工作,幾十年來幾乎每天與木頭雕鑿斧鋸為伍。丁宗華藝師刻過無數大小神像,具有木雕、彩繪、粉線雕等多方面工藝能力,且神像雕刻傳統手法精湛,並學習粉線、漆線技巧,從畫稿、雕刻、粉彩等皆兼擅包含入神儀式,粧佛過程皆可獨立完成,秉持心中對木雕的濃厚興趣,一路走來用心且認真,不斷要求時時精進挑戰自我,更積極至學校及單位進行工藝推廣及教育,具有傳習的能力與意願,並曾參與宮廟的神像修復與整修工作,迄今從事粧佛工藝已逾40年,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