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 重拾西螺客庄舊時光感動

 【本報訊】雲林縣長李進勇6日下午近4時許,在民政處長程源宏陪同前往西螺鎮埤頭社區踏勘詔安七嵌振興-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該計畫總經費990萬元,感謝客家委員會的補助新台幣851萬4000元整,地方將自籌138萬6千元整,也感謝相關所有權人願意提供所有建物及土地,讓計畫的完成串連延伸景點,吸引遊客駐點再現埤頭產業生機。

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簡報

 縣長李進勇、民政處長程源宏、立委劉建國服務處副主任林廉貴、議員蕭澤梧、廖秋萍、西螺鎮公所主秘莊金溢、地方民代、埤頭里長李美玲及鄉親等,齊聚一堂關切詔安七嵌振興-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的發展。

 規劃團隊簡報指出,「詔安七嵌振興-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將於西螺頭嵌地區進行三處的空間改造計畫,包含產品櫥窗與體驗中心設置、頭嵌客廳環境營造與市集以及入口意象等,透過社區營造及藝術家進駐,活化地方產業,藉由交通便利優勢,讓民眾進行西螺米農事體驗,同時增加雲林詔安客家旅遊新景點。

西螺鎮埤頭里社造

 李縣長表示,樂見跨域的結合,客家委員會補助之餘的地方自籌138萬6千元的部分沒問題,不過希望在縣府與西螺鎮公所的籌錢、發包監督相互通力執行下,加上社區人共同來監工及維護,讓計畫早日執行;西螺埤頭里基於交通便利優勢,以及李里長及社區人願意共同投入,社區不僅活力無限,且吸引遊客的駐點、帶動地方產業蓬勃發展,昭安客家文化元素的注入,定能讓西螺地區稻米、蔬菜及醬油等產業,透過產品櫥窗與體驗,再次重現地方產業生機。

西螺鎮埤頭里入口意象

 縣府民政處表示,雲林縣境內詔安客之三大族群為張廖氏、李氏、鍾氏,自清朝康熙年間開始,陸續有張廖氏先民移入現今的西螺地區,並集中在西螺及二崙一帶發展,其分布範圍即為「七嵌」,本次計畫範圍即為第一嵌(頭嵌)的所在地,西螺地區自古即是重要的稻米產區,並且發展出西螺米、蔬菜、醬油等產業,而其生產的特性,更形成了交工合作、集村聯防、單姓聚落等平原客家庄的文化特色,這也是最能代表詔安客產業歷史文化的脈絡。

西螺頭嵌農村生活見學計畫推動

 計畫用地位於國道一號西螺交流道附近,未來透過入口意象的設置,將有效吸引人潮,頭嵌客廳施作完成後,可提供頭嵌地區辦理大小型戶外活動的空間,未來更建議可籌畫假日市集,另產品櫥窗與體驗中心,則可讓民眾透過解說導覽與體驗,更加認識西螺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