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當下想跑,但是晃到沒辦法站穩、就算地震停了還是覺得心跳加速、驚恐不已、我真的很害怕,這幾天都睡不好,近日國內地震頻頻,使得人心惶惶,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黃瓊葦表示,災難、危機事件的發生常會引發焦慮的症狀,這是演化中人類的戰逃本能,民眾若出現對地震相關警報、訊息或是各種風吹草動,表現出緊張、過度警覺、肌肉緊繃、難專注、疲憊、睡眠困擾等狀況都是很正常的,適逢921周年,若過去曾受苦於震災的民眾,更有可能會勾起相關的回憶。不過,這些反應大約於三日內可逐漸緩解,民眾不必太過擔憂。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黃瓊葦。
當然,除了靜待這些感受自然消退之外,適當做些心理調適的技巧也能加速心情回歸日常與平穩。黃瓊葦提醒,可參考國內創傷災難學者們提倡的「安、靜、能、繫、望」心理安定5字訣來安定自己的身心:
1. 「安」──促進安全:理性評估所處環境,適度調整以讓自己感到安全;遠離過多的地震訊息,以避免繼續累積不安及恐懼的感覺;若想討論地震當下的感受,先想想自己準備好分享這些感覺了嗎?感到安穩時才討論。
2. 「靜」──促進平靜:採取自己喜歡的放鬆策略,或是嘗試腹式呼吸、瑜珈、正向思考、自我對話等方式,也提醒自己這些感覺都很正常,要多留一點緩衝空間給自己。
3. 「能」──促進效能:感覺目前的狀態,想想現在能做的有什麼,可將事情切分成一個個簡單、能逐步完成的小目標,做到時真切的肯定自己,持續為自己累積成功的經驗,增加對當下的控制感。
4. 「繫」──促進聯繫:多與家人、朋友互相陪伴、支持,依照彼此的意願與步調,適時予以關照。
5. 「望」──灌注希望:勇敢、樂觀的活在當下,疾風知勁草,我們也曾度過一次次的難關,這次也相信自己是有力量且有韌性的,終能慢慢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