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疫後健康生活 強化社會安全網絡

  【本報訊】今年世界自殺防治日的主題「展現行動,創造希望:打造疫後健康心」,面對疫情期間種種變動,世界、社會、個人都展現了復原力,而培養身心健康,累積健康存摺為疫後重點。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需在家工作、上課,長時間待在家中,可以研究烹飪、自主運動、透過視訊與親朋好友會面,我們體驗到身心健康的重要,認識到再自然不過的呼吸與品嚐食物的嗅味覺是那麼的重要,並更加珍惜與親朋好友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可能是咖啡杯、樹、山、天空、霧和文字的圖像

(圖取自canva)

  人生可能面臨各種事情,有些可迎刃而解,有些較困難跨過。當我們在面對危機,感到脆弱時,容易有注意力窄化、陷入單一思考模式的情形,因而限縮增加內在資源與取得外在資源的管道。當發現身邊的人有明顯情緒困擾、睡眠狀態改變,出現自殺徵兆時,我們可以採取自殺防治守門人的處遇,第一步為「問」,了解近期生活狀況,以及所遇到的困難;第二步為「應」,採取聆聽且不評價;第三步為「轉介」,持續陪伴,直到轉介合適的醫療資源。

  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李昀芷提醒,生命有其獨特性,許多時候需要團隊的協助,我們可以適時為自己或他人尋求專業協助資源,而在平時當我們在學習健康生活時,就是強化你我所形成的社會安全網絡。

  若自己或身旁親友有情緒困擾,可以撥打以下專線談談: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 1925、桃園市生命線協會 1995、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