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號稱全台最美水資源回中心「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及上部景觀公園」,將於1月4日由桃園市長鄭文燦主持啟用典禮。
捷運A7站區於106年通車啟用後,伴隨著首批合宜宅陸續交屋,周邊住宅人口大量移入,每日產生的生活污水排放問題,造成了新北市與桃園市爭議,在市府水務局積極努力下,成功克服地理環境受限、緊鄰住宅區、設計條件嚴苛等不利因素,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終於在去年11月18日如期竣工。
其中,透過將污水處理設施全數地下化,整體規劃與建築表現呼應周邊環境方式,以規劃上部空間為景觀公園,打破藩籬重新定義,打造全台最美水資中心,成功翻轉民眾過往對污水處理設施的負面刻板印象。
水務局長劉振宇說,「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佔地1.96公頃,第一期建設是由內政部營建署全額補助工程經費及三年試運轉費,總經費新臺幣為5.05億元,依功能劃分為水資源回收中心、管理大樓及上部景觀公園三部分。其中考量鄰近周邊合宜宅,將污水處理設施採全數地下化設計,地面上則作為生態景觀公園,景觀設計主題「莫比斯環」象徵環境保護、生態延續無限循環的意涵,因此,市府團隊邀集當地里民於109年2月共同舉辦了水資源中心命名活動,而命名活動當中以「文青」命名最為廣泛,水資源回收中心位於文青里文青路上,故以文青為名,代表著周邊住戶對於水資中心建設的認同,而「水園」的命名取自「水源」的諧音,水資源中心處理後的水源將提供再生水利用,象徵水資源生生不息,希冀透過生態景觀公園設計,讓鄰近居民更多了一個水漾風華、綠意盎然的療癒公園。
劉局長進一步指出,台灣為聯合國列為全世界排行第18名的缺水國家,以往每年11月到隔年5月的枯水期,因極端氣候,旱象日益嚴重。市府水務局為了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益「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將處理後放流水達到經濟部水利署公告之再生水標準,並且同步推動供應華亞科技園區及工三、工四園區廠商使用,而園區內更是國內首座全區採用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技術之水資源回收中心,讓雨水可直接經由透水鋪面之孔隙滲入,將雨水貯留提升區內透水、保水能力,讓水資中心成為旱季期間的小水庫,提供民眾澆灌及清洗使用,成為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永續共生的典範。
劉局長又說,園區內的管理中心建築設計,呼應「莫比斯環」的設計概念,外觀造型設計採用簡潔設計,整個建築體最獨特的弧面牆設計,象徵莫比斯環的環型構造,使原本有限的空間轉化為無限的循環,與人類生活藉由水資中心的轉化達到自然環境永續經營無限循環的意象,其中一樓規劃為辦公區域,二樓則作為多功能空間,並利用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多項技術,使建築擁有高效能、高功能、高舒適等特性,以打造同時取得黃金級標章綠建築及智慧建築的水資源回收中心為目標,亦能作為環境生態示範點;因此本案整體設計亦榮獲「2020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特別獎之殊榮。
劉局長強調,捷運A7站的開發,帶動了都市發展,周邊住宅人口大量移入,截至109年9月底區內已核發建築使用執照總計已達37處,預計人口數已達1萬6,342戶,若後續人口進駐,每日生活污水推估將高達1.1萬CMD,已遠遠超過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建設處理水量(4,000CMD),為避免後續周邊住戶陸續納管造成水資中心處理不堪負荷,市府團隊將原訂113年執行第二期建設計畫提前啟動,積極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補助工程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