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桃園客家音樂校園巡演起跑

       【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3日於市府,出席「2018桃園客家音樂校園巡演起跑記者會」,他表示,市府於105年起舉辦客家音樂校園巡演活動,讓客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今(107)年遴選出13組團隊,將深入44所學校,進行包括音樂、演唱、傳統客家戲曲、音樂劇及偶劇等表演,透過多元的藝術表演方式讓師生更親近客家。108年客家事務局預算達到12億元,代表桃園對客家事務的重視,未來也將加強推動客家建設及活動,打造桃園成為客家城市。 
  
       任何一個語言或文化都有其魅力及價值,都是經過長時間累積的生活智慧,可透過文創讓大家更親近。客家文化並不古板,音樂也不是只有山歌,而是可以從樂團、偶戲、傳統戲劇及現代的表演中,汲取一些創新的資源。客家音樂校園巡演不僅可扶植客家的藝文團體,也讓更多的孩子「學作客」,更加認識客家文化,而客家音樂校園巡演活動,讓客家走入生活、走入校園也走入城市,引起市民朋友很大的迴響。 
  
       今年客家音樂校園巡演報名團隊超過20組,遴選出包括:劉劭希樂團、東東樂團、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山狗大樂團、阿比百樂團、謝宇威樂團、iColor愛客樂、哈旗鼓文化藝術團、享樂10弦樂團、幸運草偶劇團、打幫你樂團、montunos樂團、曾仲瑋等13組團隊,將深入桃園各區總計44所學校表演,未來也將持續辦理,成為校園中的客家文化節。           桃園在客家文化的版圖上相當豐富,有台灣民謠之父鄧雨賢、客家山歌天后賴碧霞、客家文學家鍾肇政等知名代表性人物,他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時,曾邀請林生祥參與當時的法國坎城MIDEM國際唱片展,這是客家音樂第一次在國際舞台演出。桃園升格後,市府積極推動客家事務,客家事務局預算從升格時約2億元到108年達到12億元,經費全國第一,代表市府對客家事務的重視;去(106)年客家事務局得到客委會「客語整體發展計畫」前期推動情形的第一名;中央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客家建設編列約20億元,市府向客家委員會爭取到約13億元的建設補助,包括龍潭「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平鎮「1895乙未戰爭保台紀念公園」及新屋「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等3大客家亮點建設。 
  
       市府積極增加客家的活動及場館,今年起將陸續有11個場館完成並移轉給客家事務局管理,如位於永安漁港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內的「海螺文化館」;位於觀音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內的「客家工藝館」;位於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內的「客家文創中心」;位於平鎮新富市場綜合大樓的「客家文創市集」;龍潭的「台灣客家茶文化館」等。市府會積極推動客家生活環境,讓桃園成為一個客家示範城市,讓客家語言在生活、教育及平常的文化表演上成為常態,打造桃園成為客家第一庄。          客家局長何明光表示,「2018桃園客家音樂校園巡演」將於9月至11月間展開,邀請13組團隊到44所學校進行巡演,每場巡演結束也會將精華影片剪輯置於潮客狂響Facebook粉絲專頁,11月也將推出分享精華影片的抽獎活動,讓更多市民朋友瞭解客家文化之美。活動詳情及各校巡演場次,請上潮客狂響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網址:http://www.facebook.com/hakka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