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桃園市長鄭文燦20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延平路,視察「桃園區樹仁三街臨時滯洪池暨大灣溝瓶頸段改善工程」時表示,樹仁三街原規劃設置天然氣加壓站,市府停止天然氣加壓站計畫,改為設置3口滯洪池,總經費約4億6,000萬元;目前先行施作A、B池,臨時池工程經費約2,876萬元,預計今(107)年啟用,後續將設置樹仁三街永久滯洪池,預計可滯洪6萬立方公尺,打造大樹林生態公園。 鄭市長指出,升格前,東門溪整治計畫預算約3.7億元,升格後,總經費達37億7,700萬元,經費提高10倍,其中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19億8,000萬元,透過上水下流、區域合作模式,讓大樹林、八德及龜山工業區免於淹水;其中龜山工業區為高科技重鎮,年產值高達5,000億元,透過東門溪整治計畫,亦保護高科技核心地帶。市府致力完成治水、景觀、親水公園、交通四大目標,強化防災能量、提高區域排水,讓桃園發展更好。
市長鄭文燦提到,過去大樹林及龜山工業區經常淹水,升格後,市府以分流、截流、滯洪池等工程策略,達到排水效果,「用3年半的時間解決30年淹水問題」。在分流部分,因東門溪斷面不足,僅有5公尺,市府決定將水流引至桃林鐵路箱涵,未來八德大湳、大樹林集水區將沿著建國東路、山鶯路,並排入南崁溪,工程將於10月底完工。在滯洪池部分,設置5處滯洪池,包括樹仁三街滯洪池、西坡埤塘、大湳水上樂園、72滯洪池及員74B滯洪池,其中大湳水上樂園即將進行徵收程序,總經費約15億元,打造大湳生態埤塘公園,未來也將規劃於鳳鳴重劃區設置滯洪池。
市府積極發展大樹林地區,將設置大樹林文化館、公托中心;捷運綠線也即將動工,陽明社區將設置G06站,未來規劃於該站展示辨天池歷史及故事。「延平路延伸至和平路道路新闢工程」第一期為桃園區樹仁三街至國道2號北側,第二期為國道2號南側至八德區和強路,第一、二期工程預計今年動工;第三期為和強路至和平路,總經費7億7,000萬元,其中中央補助4億元,完工後,大樹林地區往返國道2號僅約2公里路程,市府也已開設國道客運9089公車路線,從桃園後站經大湳,至台北地區,完善交通路網。
市府辦理「大灣溝桃鶯路過路箱涵拓寬工程」,以人工開挖方式,將原有桃鶯路箱涵斷面由寬1.5公尺拓寬至5.2公尺,避免重型機具開挖破損管線機率,總經費約2,113萬元,已於今年6月完工,讓水得以排出,亦不會造成龜山工業區淹水問題。他強調,施政需要大建設、大魄力,而桃園財政仍非常穩健,3年半來市府已減債22億元,財政部也肯定桃園市政府減債的努力。
水務局長劉振宇表示,東門溪受制於都市範圍河段拓寬限制,面對流量過大河道容量不足的情勢,為了因應河道用地取得不易的困境,市府近年將治理重點轉移至滯洪、分洪、截流等工程策略,其中,「桃林鐵路山鶯路分洪工程」經費約1.6億元,預計今年10月完工;東門溪水系最大支流大灣溝之「大灣溝桃鶯路過路箱涵拓寬工程」經費約2,113萬元,已於今年6月完工;「樹仁三街臨時滯洪池工程」經費約2,876萬元,預計今年7月完工,預期可緩解桃鶯路及龜山工業區一帶淹水風險。
包括桃園市議員李光達、林政賢、邱素芬、陳美梅、黃景熙、蔡永芳、市府水務局長劉振宇、桃園區長張世威均出席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