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桃園市議會10日由農業局進行工作報告,市議員們紛紛針對花了將近10億元舉辦農博的效益提出質詢。
萬美玲說,關於遊覽車的部分,包括火車站、桃科和大潭以及區公所的接駁車大約花了6000萬。里辦公處每個里2部車、社區發展協會1部車、民意代表4部車,以及所有的高中、國中、國小以及公幼,總共加一加這些車輛快要達到3000輛。萬美玲說,花了這麼多錢請民眾去到底是要看什麼?還是只是在作動員?其實很多民眾回來,我問她們看了什麼?她們回答我,反正不用錢就去看看。然後我問她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她們就回答我說,就看到一杯很大杯的奶茶然後跟它合照。
萬美玲強調,今天既然拿了中央的補助款,花了桃園納稅人的錢,也拿了企業辛苦賺的錢,他就必須有些效益出來。這個效益不是在這個人數、人次上的效益。這個效益是要實質對我們農業和經濟上有幫助的。可是我們看到,每次市府所辦的活動曇花一現之後,什麼都沒有留下來,只留下一堆準備資源回收的東西、留下一堆垃圾,還有留下來一堆批評。
詹江村議員也針對農博展示無人自駕車提出他的疑問,他說無人車居然是民間贊助?明明審預算的時候就有審到這筆,為何變成是民間企業贊助?詹江村說,預算給你也不知道用到哪去,還說是企業贊助?另外他還質疑,難道無人架駛跟農業有關係嗎? 他說如果今天是在農博示範無人機撒農藥,這對農業才有意義。結果搞一個無人車還跟企業配合,被台塑、中華電信拿去做名聲。
農業局長郭承泉說,關於農博8.5億元的經費是分兩年來執行,不是在短短的幾天就燒掉。對於農博帶來的效益,市府團隊會在農博的各個展館盡力的與相關的科技、產業和人才做連結,期望農業博覽會能為地方農業和就業市場都帶來生機和希望。
2018農業博覽會獲得廣泛的好評,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0)日特別表示八點看法:
一、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從4/4開幕到今天,已經普受好評,人潮不斷湧入,既是新屋的盛事,也是桃園的喜事。鄭市長表示,他非常感謝市議會的支持,農委會各單位、中央氣象局、市政府各局處通力合作,農會、漁會、水利會以及新屋各界的參與,同時,也要謝謝支持2018桃園農博的在地企業。
二、2018桃園農博總經費8億5千萬,其中桃園市政府負擔5億5千萬元,農委會補助3億元,相較於台北花博花費近130億元,桃園農博可以說是「本益比最大的大型活動」。農委會林聰賢主委還特別稱讚,這是用最少成本達成最大效益的農博,超越了台灣同類型的活動,他說,桃園農博不只是展現台灣新農業的方向,桃園農博結合了科技、文化與農業,同時也搭建了最好的國際交流的平台。
三、農博園區佔地30公頃,有6大主題展區、25個展館、4個市集、300場活動,也結合社區小旅行,行銷桃園各景點及觀光工廠,與2017桃園農博比較,可以說是像變魔術一樣「提升又變身」,看過的市民及遊客都驚艷不已,有極少人說兩年都一樣,若不是沒去過,就是被政治立場遮蓋了眼睛。
四、農博園區是一個環境教育的優質場所,因此,從去年起,在多數議員的建議下,農博接待各界參訪團已經是常態。少數人基於立場不同,把「地方盛事、地方參與」的精神,扭曲為選舉綁樁,實在不足為取。
五、農博是以「智慧農業、綠色生活」為主題,因此,綠能也是2018桃園農博特色,包括智慧微電網、無人自駕車、電能車及各種智慧溫室、IoT科技,都可以在桃園農博看得到。鄭市長歡迎少數不了解的議員來看一看,他願意親自解說導覽,相信這些人就會完全改觀。
六、有關農博園區無人自駕車示範,乃是交通部配合「亞洲·矽谷」計畫,補助市府650萬元,於農博園區進行駕駛示範,農博結束後,也將移回「亞洲·矽谷」計畫專區,在「虎頭山物聯網創新基地」進行後續研發測試。
七、相較於去年的試營運,今年農博園區新增了許多室內型展館,也在展區增設相關休憩設施與提供免費飲用水,方便遊客休憩使用。同時在步道休息設施設計上,也更貼心、更人性化。
八、桃園農博的舉辦,的確是從無到有,從零到一,農博園區幾乎是「從荒蕪的農地變身成為一座新屋的大公園」,預計於今年展期結束後,將保留部分設施,繼續以農博公園型態,提供給遊客舒適優質的休憩場域。也就是說,桃園農博不會只是一場活動,以後年年有不同的展覽,平常還可以當作是最好的農博公園及環境教育場所,市民、學生及遊客,都還可以到新屋農博公園。市府也正在輔導新屋設置「農博休閒農業區」,讓農博效應可以擴大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