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17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3日於桃園市客家文化館舉行頒獎典禮,市長鄭文燦頒發的校園組第一名作品為世新大學碩士生執導的《暗晡夜》,以客家女孩、福佬男孩在1895年乙未戰役中相遇的故事,深刻呈現該時空下的顛沛流離,搭配成熟細膩的運鏡和後製,獲得評審團一致認可。而社會組及徵件競賽一般組則因評審團認為劇情結構張力與客家文化內涵仍有進步空間,故第一名皆從缺。
客家局為鼓勵社會大眾參與桃園客家影像創作,除了延續前兩年的徵件競賽之外,今年特別增加培訓計畫,分為社會組及校園組,透過腳本評選選出10組入圍團隊,安排客家人文與田調、拍攝企劃、敘事觀點等課程,並由培訓導師及陪拍導演協助學員排除拍攝障礙、校正客家文史資料,提供受訓團隊更厚實的攝製基礎,而每組10萬元的拍攝補助金,更成為各組有力的後盾。
今年獲得培訓計畫校園組第一名的《暗晡夜》,是由就讀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研究所的江孟謙所執導,他雖非客籍,卻對族群議題深感興趣,遂以徵件主題之一「乙未戰役」為背景,傳達閩、客跨族群溝通的可能,他也表示今年受到客家局培訓計畫的鼓勵,未來也會繼續投入新的創作,其片中母親一角由曾演出《色,戒》的朱芷瑩飾演,她曾以「客家劇場─新丁花開」擊敗呼聲極高的林心如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而男女主角的演技、燈光和視覺處理也十分純熟,令評審驚艷。
而培訓計畫的其他作品,如《迴游》、《禾夕夕》、《歸宿》等片以年輕人視野詮釋家庭二代間觀念的衝突與接納,也觸及客家技藝傳承、都市更新與土地等議題,其情感間的拉扯,張力十足;《念.戀Hakka》以偶像劇方式展現桃園客家風情畫,風格浪漫;《浪‧桃桃》以自述口吻與手持鏡頭等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敘事手法,書寫桃園獨有的「海洋客家」文化;而《選秀節目錄取通知》則以新穎手法反思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中對於客語的流失危機;《揹著擂棍遊台灣》則描述擂棍阿公致力傳播擂茶文化的堅毅;《來去客家庄》由桃園市啟英高中學生執導,以活潑生動的節奏及客庄村景呈現客家之美。特別的是,《洄游》為馬來西亞客裔學生編導,而《客從印來》執導團隊為桃園市化學公司之工程師所組成,以「客家艾粄」帶出公司中印尼籍同仁的思鄉情感,凸顯桃園市的移工文化與客家族群之於世界的多元性。
市長鄭文燦致詞表示,客家短片計畫邁入第三年,以「桃園客家」為核心,今年延伸出臺三線、乙未戰役、在地客家信仰、客家百工百業、客家人物等5大主題,除了透過影像增進大眾對桃園客家文化資產的認識,今年特別新增的培訓計畫,獲得很好的迴響,成功吸引年輕族群探索客家精神。尤其培訓計畫中大多數的學員並非客籍、也不諳客語,卻能拍出真摯動人的客家故事,可見讓客家走入生活,愈生活化的題材,就愈能吸引不分族群的人共同參與,他們未來都是臺灣重要的編導人才,值得更多的鼓勵與支持。
客家局也規劃2場放映座談會,分別是12月5日(青年事務局1樓多功能展演廳)及15日(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下午2點舉辦,將由業界導演、獲獎團隊分享攝製經驗,藉此號召更多熱愛土地及影像的夥伴,透過取材自桃園在地的客家元素,以影像玩創意,用鏡頭說故事,一同留下具有溫度與深度的客家記憶。
*完整獲獎影片請至「桃園市客家文化館」官方Youtube頻道觀賞:https://goo.gl/1qjAZM
*獲獎名單:
校園組:
第一名/7萬元-暗晡夜-世新大學/江孟謙
第二名/5萬元-洄游-世新大學/蔡慶隆、呂汶豫、廖庭緯、楊文翔
第三名/3萬元-浪‧桃桃-國立中央大學/徐亦德
優選/8,500元
禾夕夕-國立中央大學/李例嬛
揹著擂棍遊台灣-國立中央大學/温唯君、陳乃綺、吳茂源
來去客家庄-啟英高級中學/胡雅真
人氣獎/5,000元-禾夕夕-國立中央大學/李例嬛
社會組:
第一名/7萬元-從缺
第二名/5萬元-念.戀Hakka-王義雄
第三名/3萬元-客從印來-林鈴雅
第三名/3萬元-選秀節目錄取通知-林聖賢
優選/8,500元-歸宿-莊莉聞
人氣獎/5,000元-念.戀Hakka-王義雄
一般組:
第一名/10萬元-從缺
第二名/7萬元-生命的太陽-彭郁淇
第三名/4萬元-三坑輕旅行-林婉華
優選/1萬元-找自己-李昊倫
優選/1萬元-客家一條路-樊振隆
人氣獎/5,000元-戀。琴-陳冠綸
入圍獎(6名)/5,000元
看見大龍-莊賢耀
客家黑盒子-李昊倫
HAKKA石母情-鍾思亭
戀。琴-陳冠綸
大溪微光-陳奕憲
桃園客家事務局-陳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