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桃園市長鄭文燦10月31日下午前往市府文化局出席「『重生與愛4:桃園市人權歷史口述文集第四冊』新書發表記者會」,鄭市長表示,該書是作者陳銘城等人透過田野調查及口述訪問,重建台灣早期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從此書中可知道白色恐怖時代受害者不分族群,每個故事都是許多人生命中的血淚及記憶;期盼透過此書,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並一起珍惜台灣現在的民主。
鄭市長說,台灣白色恐怖時代的歷史因為當事者的亡佚或家屬的心理禁錮,導致這段歷史不容易追尋,但這段歷史不應被忽略,在作者陳銘城等人努力下,陸續完成《重生與愛》第1集到第4集有關當時桃園的故事;早期的桃園是農業社會,有很多由農民組成的運動,當時國民政府清查與農村牽連的相關部分,包括老師或教員;白色恐怖時代不分族群都有受難者,這是台灣歷史共同的部分,當時外省籍受難者比例約4成,在《重生與愛》第4集中陳述較多外省籍受難者的故事,例如當時的孫立人將軍事件,就導致許多他的部下被以叛亂罪偵辦。
鄭市長指出,位於埔心機場旁的建國十二村,曾作為審訊犯人的地方;位於蘆竹桃園縣長徐崇德的故居「徐厝」,也被當時的憲兵及軍法單位做為關押犯人的場所;龍潭地區也充滿軍方的組織,所以,白色恐怖時代在桃園留下許多遺址,需要人們去發掘。目前國家人權博物館已針對包括早期的警總景美看守所、位於台北市青島東路的國防部軍法局及綠島監獄等處進行調查,但尚未針對桃園的部分進行調查,市府會持續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屬於桃園的故事。
曾經有個真實故事,一位民眾在蔣中正的生日當日,以台語問旁人:「啊,今哪日是(禮)拜幾(鬼)?」就被羅織入罪;蕃薯藤的創辦人陳正然,被情治人員因為一本書名為《爆炸》(explosion)的書,誣陷為研究爆裂物的台獨知識份子,但那其實是一本法國戰後哲學思想史;文學家王拓在美麗島事件審判時,也因為名字被誣陷意圖以手投石推翻政府,可見當年羅織罪名的氾濫;又如市府民政局局長湯蕙禎的外公吳德林,當時因在中壢當村長(日治時代稱為庄長)而被牽連,他被關時已70歲了,關了4年後回家,因遭刑求帶著重傷難癒,過沒多久就病逝了。
鄭市長表示,回憶猶如剝洋蔥,剝的越深、越能看到越多故事真相,白色恐怖時代中每一個人面對政權都是渺小的,一個人沒有辦法改變一個時代,但這些受難者因為堅持自由的思想及人格,就像壓不扁的玫瑰,倖存而成為民主的種子,雖然有一點悲情,但悲情過後就會獲得重生的力量;因為有對台灣的愛的堅持,才能走過黑暗的山洞,看到天光,這就是《重生與愛》系列書出版的意義,期盼這些故事能夠流傳下去,成為將來拍電影、寫小說最好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