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工作生活好地方~桃園市復興區市政說明會

 【本報訊】 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桃園市復興區市政說明會」,鄭市長表示,復興區的基本生活設施須改善,落實轉型正義,包括:禁伐補償、原住民族保留地權利回復、原住民族姓名正名等,從生活面改善復興區的發展條件,讓復興區成為好工作、好生活的地方。   

  鄭市長說,後山地區過去因成本考量沒有設置ATM,透過市府的補助,於華陵派出所及蘇樂辦事處各設置1部,每年提款金額超過1億6,000萬元,存款金額超過3,000萬元,顯見居民的使用需求;也將在後山地區設置加油站,目前正辦理興辦事業計畫,配合都市計畫變更,在巴陵停車場劃出一塊加油站用地,讓後山也有加油站。 
   
 在生育福利方面,鄭市長說,市府生育津貼每胎補助3萬元、雙胞胎補助7萬元、三胞胎則補助13萬5,000元;育兒津貼3歲以下,每個月3,000元;幼教津貼將延伸至4歲,公幼免費、私幼每學期1萬5,000元補助,完善學齡前(0至6歲)的教育補助。 
  
 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方面,鄭市長指出,復興區因石門水庫的建置,讓復興區發展受限,造成石門水庫「看的到、用不到」的現象,市府協調自來水公司增設3個加壓站,將水輸送至三民、澤仁、羅浮里,該計畫也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實現「用水正義」,會督促自來水公司盡速完工。而「大嵙崁溪水與綠休閒園區計畫」,則將進行大漢溪上游集水區的保護、清淤及整治,未來,大漢溪會變得不一樣。 
  
   鄭市長說,過去颱風季節來臨時,常造成通訊及交通中斷,後山變成孤島,市府增加救災能力,興建巴陵綜合行政中心,包括巴陵消防分隊、華陵里民活動中心、幼兒園、復興區衛生所巴陵衛生室、公路總局復興工務段及觀光旅遊資訊服務中心等6個單位進駐,與消防局也有無線電連線,若發生災害,該中心可獨立指揮救災,預計明(107)年底前完工。 
  
 鄭市長指出,前(104)年合流部落歷經蘇迪勒颱風,造成市民流離失所,市府在1年完成準備工作、土地取得、都市計畫變更為住宅區、水保、環評程序,並與慈濟基金會合作,1年重建部落,今年8月合流部落永久屋已經落成,不到2年就重建完成,是全台重建速度最快的典範。有關里長建議,希望原址發展成為災害紀念公園,鄭市長指示,由原民局及復興區公所專案討論。 
  
 鄭市長也說,羅浮也將興建多功能辦公室,包括里集會所、收容中心、衛生室等設施,由復興區公所辦理,預計明年底完工。 
  
 有關復興區道路改善計畫,鄭市長表示,復興區一年平均編列約9,600萬元預算,進行部落聯外道路改善、重要景點道路改善,已連續辦理3年,大致的路段皆已完成,為全台灣首創,讓居民生活在部落有安全回家的路。產業道路及未標號的農路,則將研議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由復興區公所錄案辦理期程。 
  
 鄭市長也指出,從角板山到溪口台地的溪口吊橋,主體工程約6,000萬元,附屬工程約1億多元,由復興區公所負責執行,目前已完工,希望於年底再行啟用,完成周邊設施。該吊橋總長303公尺,高低差23公尺,比屏東山川琉璃吊橋、嘉義太平雲梯長,是全台最長的吊橋,完工後將為復興區帶來更多觀光客。 

   
 在小烏來羅浮地區觀光專案計畫方面,鄭市長也表示,目前進行基礎工程開發,其中溫泉鑿井工程,井深1,000米,泉質為碳酸氫鈉鹽,泉溫37.3度,非常適合泡湯,並進行溫泉管線埋設工程,打造「羅浮溫泉一條街」,總長410公尺,工程經費新台幣1,927萬元。目前原民會同意羅浮及爺亨溫泉區,市府會先完善羅浮溫泉區的基礎建設工程。 
  
  鄭市長也說,羅浮溫泉共計12項相關工程,包括小米園區、泰雅故事公園(溫泉泡腳池)、羅浮旅客服務中心、溫泉鑿井工程、羅浮及義盛汙水處理廠建置工程等,不會汙染水庫集水區的上游。目前羅浮旅客服務中心、泰雅故事公園皆已建置完成,停車場預計今年底完成,整體設施將逐步完成。此外,羅浮溫泉區至小烏來風景特定區將規劃設置「天空滑索」,預計明(107)年設置完成,目前正進行「天空滑索招商計畫」,連同羅浮旅客服務中心一起招商委外,相信是年輕人最喜歡的設施,將成為小烏來特定風景區及羅浮溫泉區的亮點。 
  
 在防救災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方面,鄭市長說,復興區有10個里、53個部落,為讓通訊暢通,市府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合作,並協調5家電信業者,建置「防救災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設置基地台不斷電系統,具5至7天的電力儲存功能,這是全台創舉。第一階段已於今年7月底前完成4處,預計12月底前陸續建置完成6處,總共將完成10處,讓颱風期間手機能夠暢通,確保居民安全,未來大溪區也會規劃設置。 


    奎輝里Lcing部落橋梁改善工程已經完工,將土石流河道階梯化,減少災害發生,責請原民局將該工程參加評比;此外,市府也檢討復興區土地使用,讓土地合理規劃,並滿足水土保持的條件。由於復興區公所公務員較少,也採彈性處理,增加約聘僱人員、技工,而原民局也將成立設施科,加強災害重建工程及搶修能量,並加強山區的邊坡、路基、排水等工程設施。 
  
    鄭市長說,市府在羅馬公路口設立「樂信·瓦旦紀念公園」,樂信·瓦旦是泰雅族先知,也是第一個公醫,導入原住民族現代化教育,透過設立公園,讓下一代瞭解其歷史。 
  
 有關小烏來宇內溪戲水區,鄭市長指出,這是森林負離子含量最高的地方,有瀑布、戲水區,也將配合「天空繩橋」進行觀光旅遊路線規劃;另外,責請原民局及復興區公所積極爭取部落特色的營造預算,像是溪口部落、角板山行館戰備隧道風貌營造工程,利用藝術裝置顯得更有特色。 
  
 有關拉拉山輕旅行方面,鄭市長指出,輕旅行一日遊體驗泰雅文化,費用約1,000元以內,售票成效良好,屢屢造成秒殺的現象,責請觀旅局、交通局、原民局研議如何讓拉拉山輕旅行更方便,推廣該類型旅遊型態。此外,農委會正在檢討露營法規,規範訂定後,市府會輔導露營基地,使其符合安全規定。市府也推出「北橫探險節」,包括:高空彈跳、溯溪、後慈湖、角板山遊覽等;「霞雲探索教育基地」招標預計明(107)年3月完成,納入北橫探險節特色之一,並規劃「復興區觀光場域智慧資訊串聯計畫」,設置APP,整合交通資訊、美食、旅遊路線的資訊,預計107年完成整合系統,未來也可增加線上付款功能,期盼復興區旅遊人數上升,也讓消費增加。 
  
 復興區有許多產品,包括水蜜桃、媽媽桃、綠竹筍、香菇、甜柿等,除了在商圈販售外,未來也加強網路及電話訂購,以宅配的方式進行產地直銷,嘉惠在地生產者。 
  
 在長期照顧方面,鄭市長說,復興區列為長照的示範區,其中C級社區整體照顧模式服務體系計畫於三民教會及比亞外教會;因考量復興路途遙遠,規劃設置至少2部長照車輛,讓長輩更方便。 
  
    在原住民族實驗高中方面,鄭市長表示,原住民族實驗高中規劃1至12年級,讓學生住校,暫訂命名為「羅浮高中」,這將是全國第一所完整的原住民族國小、國中、高中的實驗高中,即將動工,成為復興區的特色之一。 
  
    鄭市長說,市府設置原住民族天幕活動場,作為集會、夜間活動使用,原民局及復興區公所都有編列相關預算,第一階段設置2個,選址已確定,未來規劃於東眼山3公頃的公有土地,設置綜合運動場,責請復興區公所做前期規劃。另外,有關三光大橋的建置,原民會補助600萬元規劃費,目前已進行細部設計,市府爭取後續預算,希望三光大橋計畫早日核定;羅浮雙橋也將規劃部分作為玻璃橋,提升觀光效益。 
  
   有關反映山老鼠多,鄭市長責請警察局加強查緝山老鼠;有關里長建議舊高義派出所作為里民集會所,鄭市長亦責請復興區公所及警察局研議。 
  
    桃園市議員陳瑛、楊朝偉、李柏坊、桃園市政府秘書長李憲明、民政局長湯蕙禎、交通局長劉慶豐、青年局長陳家濬、研考會主委詹賀舜、原民局長林日龍、警察局副局長陳卿南、環保局副局長李孝軍、經發局副局長陳文德、農業局副局長江富貴、地政局副局長蔡金鐘、工務局副局長王旭斌、消防局副局長莫懷祖、客家局副局長梁正亮、觀旅局副局長陳文君、衛生局副局長陳世璋、復興區長曾志湘均出席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