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 18日前往中壢區出席「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鄭市長表示,第一市場是中壢人的共同記憶,大家都稱之為「大時鐘市場」,新建築為地上6層、地下4層的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約為4,528坪;地下層為停車空間,可容納126輛汽車及100台機車;1-4樓做商業使用,其中1-3樓為市場,4樓為特殊商場,5-6樓由客家文創中心進駐,推廣客家文創商品。總工程經費4億9,459萬元,預定109年2月完工。
鄭市長指出,第一市場是中壢人的共同記憶,大家都稱之為「大時鐘市場」。原先的舊建物是一層樓,後增建為4樓,然而在民國99年時,經建築結構鑑定判定為危樓,必須拆除重建,當時便在前中壢市長魯明哲任內,決定委由盧俊廷建築師負責新館的規劃設計。盧建築師畢業於中原大學,與中壢具有淵源,同時也是龍岡圖書分館的設計者,其建築設計理念充滿人文關懷。
鄭市長說,新中壢第一市場採取「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設計,是首件兼採兩種新式設計標準的市場設計案,在綠建築設計外,應用多項智慧系統,如智慧空調系統、智慧燈控系統、智慧水電計費系統及智慧停車系統等,是市府智慧建築計畫的項目之一。
鄭市長也說,本案從決定改建至開工動土,可謂「好事多磨」,過程中許多團體都有不同建議,比方有些文史團體希望能保留,但因舊建物已被判定為危樓必須拆除重建,故在設計規劃時,也極力納入舊大時鐘的意象;在決定重建之後,舊中壢市公所曾協調攤商到新明市場,但因兩市場型態不同,有些攤商並不願意遷移,因此在他上任之後,也針對攤商需求展開多次協調,終於達成共識。為配合商圈未來發展,提高文創元素,未來將讓服飾、手工藝等店家進駐,同時也加入大時鐘意象,以保存中壢人的共同記憶。
鄭市長表示,客家事務局位於龍潭,而客家文創中心及客家基金會都設在中壢,期盼未來客家文化能結合中壢城市特色,讓老中壢時代「百工百業」的記憶能轉型為現代文創資產。
包括市議員黃傅淑香、葉明月、彭俊豪、魯明哲、梁為超、劉曾玉春、經發局長朱松偉、工務局長黃治、客家事務局長蔣絜安、青年事務局長陳家濬、中壢區長林香美皆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