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份第2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在安寧日前夕舉辦「居家有『寧』,圓滿人生」記者會,現場邀請接受居家安寧療護的家屬,分享居家安寧團隊協助姊姊小文(化名)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的歷程,並由家屬贈花表達對醫師與護理師的感謝。民眾如有照護服務需求或簽署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之相關疑問,可洽本市醫院、13區衛生所或撥打03-3349563洽詢,陪伴家人走完人生最後最美的一哩路,讓人生最後一段沒有遺憾,完成落葉歸根的心願。
41歲的小文在家中是7仙女中倒數第2小的妹妹,長期在醫院擔任門診助理,然而在3年前一次跌倒意外中,發現骨頭內有癌細胞,追蹤後才知道是乳癌轉移,面對突如其來的消息,歷經了震驚、憤怒、悲傷、恐懼各種情緒,甚至放棄所有的醫療處置。么妹說:「每當帶著爸爸媽媽回診時,就會想起姊姊的身影……回想起姊姊生病實在不捨,7姊妹感情很好,生病期間,姊姊們為了不讓小文那麼痛苦,不停地上網找尋各種資源,後來問到中壢衛生所,了解居家安寧服務就提出申請。在醫療團隊的關懷及陪伴下,姊姊從冷漠到願意敞開心胸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為了要讓姊姊補身體,媽媽會熬骨頭湯、雞湯等營養食物,但因為身體不舒服,姊姊有時候會任性的只想吃思樂冰、炸雞等,因此與媽媽互相鬧脾氣,後來透過醫療團隊的引導,有次姊姊喝著雞湯時對媽媽說:『謝謝,我知道媽媽一直都對我很好很好……』,讓我們一家人互相諒解、向對方道謝道愛,感受彼此的關懷及溫暖。醫師及護理師溫暖笑容一路陪伴我們,直到姊姊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到現在都一直很感謝團隊照顧及支持。」
莊榮彬醫師表示,曾到家中幫小文打降血鈣針,期間還在床前展開佛像圖給予靈性關懷,也有到其他個案家中幫助肝癌病人抽腹水等,這些本來在醫院才能進行的治療,因為居家安寧療護,讓醫療是可以在家中進行。其實,家就是最溫暖的病床,還能降低家屬對健保費用給付負擔,每次居家訪視所感受病人及家屬真誠的感謝及信任,是醫病關係中最美的關係,鼓勵醫師也走出醫院與診所,推廣居家安寧療護。
衛生局蔡局長表示,在生命旅程的圓環中,家是最初,也是最終的依歸,新生命在家庭迎接下報到,因此當告別這世界時,家自然也應是最安心的處所,為實現「回歸社區,在宅終老」之理念,桃園市自103年起推動「社區安寧療護」,連結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資源,積極推動安寧療護社區化服務,落實在地老化、在地善終,讓每位末期病人有權選擇自主、尊重的安寧療護服務,在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上,讓「回家」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統計今年1至9月申請居家安寧服務個案計336人,提供1,716次訪視服務,為103年申請量的2倍,可以看到民眾對於居家安寧照護的認知與接受程度。衛生局今日也展示桃園社區大學長者們所製作的生命故事繪本,蔡局長表示,安寧強調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如果人生能夠圓滿的完成這四個功課,就能安心、美好而無憾,但往往我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跟家人開口,透過生命故事書的製作,可以互相了解家人的人生光彩及對於人生最後一程的規劃,讓關係更加緊密及無憾。
目前桃園市有3家醫院提供安寧病房,13家醫院提供安寧共照,28家機構提供社區安寧服務,為民眾提供更完整的身心靈全方位與連續性之照顧,讓病人在熟悉的環境邁向生命終點尊嚴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