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照顧失智~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啟動

 【本報訊】 桃園市長鄭文燦29日上午前往林口長庚醫院,出席「長智生根‧共照深耕」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啟動記者會,鄭市長表示,失智症照顧已成為長照核心議題,應同時支持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社區照顧據點、家庭照顧等三個層面;感謝長庚醫院與桃園市政府合作,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個案追蹤、社區支援等醫療服務,將有效擴大失智照顧能量,提升國人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也強化失智症照顧的醫療服務品質。 

 林口長庚醫院承接衛福部「長照2.0創新計畫」,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以醫院共同照護中心為核心,透過社區服務據點,擴及家庭照顧。依據人口學統計與台灣失智協會流行病學調查,桃園失智人口約1萬8,000人,老化過程無可避免,成因也很複雜,期望「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能找出失智照護的新方向。 
  
 失智者需要完善且專業的照護,目前已研發出許多非藥物治療方式,如音樂治療、歌唱治療、園藝治療或寵物治療等,提供友善的失智症照顧環境。此外,透過社區型照顧機構,如歡喜學堂、樂智學堂等,讓長輩在友善環境中療養,也能延緩老化過程。 
  
 政府推動長照的同時,也會推動延緩老化、延緩失智、延緩失能等健康促進活動,期望透過加強健康促進活動的推廣,漸進降低失能人口。市府會持續與醫療院所及社區型照顧據點增加合作,提供家庭照顧者支援,並加強整體社會對失智症的正確認知。 
  
 桃園長庚紀念醫院失智症中心承接衛福部長照2.0創新計劃,成立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今日院方邀請桃園市鄭文燦市長、衛生局蔡紫君局長、社會局古梓龍局長及各合作中的醫事與社區服務單位代表,將象徵桃園各地的腦部拼圖完整拼湊,共同宣示啟動桃園失智共同照護網,將長庚失智症中心多年來失智症整合照護的專業服務經驗延伸,與社區照護結合,提供失智症一條龍服務,並提升民眾識能,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桃園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特別強化失智症個案管理架構,使在地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在與失智症共舞的旅程中,能從疑似失智、確診,至失智症各階段均獲得符合需求的適切資源。串聯醫療院所、長期照護資源、社區服務據點,乃至生活周遭食衣住行商家、環境,編織出溫暖友善的失智共同照護支持網絡。 
  
 桃園市府依據人口學統計資料與台灣失智症協會流行病學調查,推估目前桃園市失智症人口約1萬8千人,因此專業人才培育與社區服務據點設置,以及如何使失智者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非藥物治療、照顧者支持,並讓整體社會都能重視失智預防保健並友善陪伴失智家庭維持生活品質,各個層面的推動均刻不容緩,也期能由失智共照中心與社區攜手合作,散播專業能量與凝聚各處資源,激盪出失智照護的新方向。 
  
 會中,失智照護家屬代表楊女士分享照顧失智症婆婆、媽媽多年的心情故事,包括於長庚失智症中心就醫,參與照顧技巧訓練課程、「心靈咖啡坊」家屬支持團體,每週定期帶著婆婆、媽媽參與中心內持續舉辦的瑞智學堂延緩失智活動課程等。不僅讓婆婆看門診透過藥物治療,更讓自己學習到如何照顧患者也照顧自己,使生活更多元也有更多夥伴。 
  
 同時她也發現,若能結合社區空間與退休人力資源,透過活動設計及帶動,讓長者在社區中即能樂於參與、學習,使老化成為一種正向的經驗,安定自己與照護家屬的力量,因此今年起她便從居住的南崁社區開始推動「歡喜學堂」,也開始結合公部門資源推動創新的「認知休憩站」,成為失智症友善社區的合作夥伴,從一位失智照護家屬接受服務、參與家屬支持團體形成互助聯繫網,更進一步她更願意成為失智症共同照護的提供服務者,推廣帶動社區對於失智症家庭的重視與陪伴,這正是失智共同照護所希望能達到能將對失智症家庭提供整合照護,於個案與家庭中生根,最終能在公部門、專業照護、全民等各層面攜手深耕的願景。楊女士非常感謝長庚醫院的提供整合照護的資源與訓練。 
  
長庚醫院關懷社區需要治療失智症個案,並且提供充足資源,使得個案在社區得到失智症一條龍整合照護,「長青生根,社區深耕」。由於失智症的病狀治療、照護負荷、資源需求均十分龐雜,如何陪伴失智者與家庭於人生旅程中一齊憶起美好,故桃園市失智共照中心以”憶起的旅程”作為呼籲口號,必須有更全面且深入的投入,才能擁有完善而無礙的友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