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大池整體規畫~立委呂玉玲爭取中央補助

龍潭大池吊橋重建工程開工典禮 游副市長:首創複合式斜張吊橋,展現龍潭觀光大池的傳統與創新 
   
【本報訊】 桃園市副市長游建華26日前往龍潭區南天宮廣場,出席「龍潭大池吊橋重建工程開工典禮」,游副市長表示,龍潭大池是龍潭人的共同記憶,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這次工程將拆除現有吊橋並進行環境整建,總經費1億2,000萬元,預計2年內完工;市府保留龍潭「龍」與「水」的特色,結合「吊橋」及「斜張」兩元素,建造全國首創「複合式斜張吊橋」,一併更新旅遊服務中心、水上舞台、碼頭等相關周邊設施,完工後將以全新龍潭觀光大池面貌,呈現在市民朋友面前。 

立法委員呂玉玲指出,龍潭大池是地方特色景觀,早在103年就根據龍潭區公所申請「龍潭大池整體規劃與營造計畫」預算,向客委會爭取補助並獲同意補助1900萬元。後來因後續計畫有增加及變更,補助預算增加至3191.8萬元。預算分兩年編列,其中102年補助1579萬元(規劃設計),103年補助1613萬元(工程部分)。

她說,龍潭大池觀光吊橋改建的原因為龍潭觀光吊橋建於民國74年,前年11月時發現橋上木板間隙過大,防側風的鋼索斷裂,擔心民眾安危而封閉至今。工程分兩期計畫,總經費2億2000萬元,包括龍潭吊橋拆除、河岸景觀改造、水質淨化等,同時增加水上劇場、河岸主題餐廳,遊客服務中心等。

其中因因鋼纜鏽蝕、橋墩周邊的混凝土有酸化現象,原預計今年6月底前發包,但因拆除下來的鋼纜為有價材料,依規定須辦理回收認定,因此進行修正預算書圖與簽核作業,導致進度延誤。

這項工程的內容:第一期:以大池西岸為主,包括拆除吊橋,整建公廁、兒童遊戲場、體健場等,並加蓋遊客管理中心二樓。第二期:包括龍潭大池的吊橋重建、大池東岸的改善。預計107年12月底前完成。


  
 游副市長說,龍潭大池是清朝乾隆年間為了灌溉集水而設,隨著水利建設進步,逐漸從灌溉功能轉為觀光功能;並與周邊信仰中心南天宮相結合,成為龍潭地區重要的觀光景點。多年來,桃園辦理龍舟競賽,也多會選擇在這裡舉辦。 
   
 觀旅局副局長陳文君表示,龍潭大池新吊橋將承襲舊吊橋形式,並取龍潭之「龍」的元素做為設計構想,以簡約的方式形塑;結構部分,配置國內首見吊橋斜張複合式結構,有效降低橋面高度及引道長度,並透過力學設計手法,捨去下部抗風索的束縛,減少對船隻航行及龍舟活動的影響;完成後的橋身總長132公尺、寬度2.4公尺,將可平穩串連大池東西兩岸,再造既傳統且創新的龍潭大池觀光新亮點。 
  
立法委員呂玉玲、市議員張肇良、市府觀旅局副局長陳文君、龍潭區長鄧昱綵等人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