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6日在市政會議中表揚「第七屆客家貢獻獎」得主中4位擔任「桃園市客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之獲獎者,包含羅肇錦先生榮獲「終身貢獻獎」、張維安先生及胡泉雄先生榮獲「傑出成就獎-學術、藝術、文創產業類」,以及何石松先生榮獲「傑出成就獎-語言、文史、文學類」。
鄭市長表示,代表全球客家最高榮譽的「客家貢獻獎」,是客家委員會為表彰推動客家文化發展、豐富臺灣文化多樣性且有卓越貢獻之客家工作者,至今已辦理七屆,且今年共有80餘件參選,歷時5個月、3階段公正評選,共選出10位得獎者。其中,張維安、羅肇錦、胡泉雄及何石松等4人,除了皆擔任桃園市客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之外,更分別擔任本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客家事務輔導團、《桃園客家》編輯委員等重要職位,為表彰他們長期致力於客家文化發展,特於市政會議中頒獎,感謝其對客家文化傳承之重大貢獻;未來也希望與4位老師合作,讓桃園成為客語學校、客語社區、客語城市的典範。
客家事務局長蔣絜安表示,羅肇錦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並獲聘榮譽教授,是客家語言研究先驅者與領航者,長年投入客家語言文化及學術推動,並擔任1988年「還我母語大遊行」活動發言人、撰寫多本研究客家方言著作及論文,至今仍持續研究與推廣工作,對客家影響深遠;張維安現任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發表多篇研究海內外客家族群研究期刊論文及出版多本客家族群認同及公共政策相關書籍,並爭取設立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班,培育客家研究的高階人才,且積極推動具國際性能見度客家研究期刊,提升客家學術研究能量,在學術發展上功不可沒;客家歌謠大師胡泉雄致力推廣客家歌謠逾40年,是全臺客家山歌之啟蒙者,不僅熟稔客家音樂歷史文化,創作的歌曲更富具深遠意涵,並以研究、改良及推廣山歌為一生志業;何石松現任台北大學、中原大學、健行科大之兼任教授,積極投入客語研究,編撰多部客語辭庫、教材及書籍,更首創醫護客語課程,讓客語融入生活服務,成果豐碩。
為表示對上述4位老師的最大敬意,客家局特別委請設計師精心製作符合其貢獻領域的框畫,希望藉由公開表揚「客家貢獻獎」得主,激勵各界後生投入客家公共事務,以多元角度與創新思維共下傳承、發展客家文化,使「客家」能永續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