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2017大溪文藝季-繞進老城‧好拾光」記者會,鄭市長表示,今(106)年大溪文藝季從7月8日到8月6日,以「巷弄美術館」、「街屋小劇場」、「民俗技藝匯演」及「夏日音樂饗宴」等4大展演主題,推出總計30場活動,除有在地表演團體及劇場,並有在地藝術家創作裝置作品,也邀請藝陣及社頭參加傳統社頭遶境,歡迎大家來大溪老街,透過社區小旅行,按圖索驥、漫遊大溪。
鄭市長說,大溪文藝季目的在找回傳統、文化創新及將特色融入老街,今年大溪文藝季的主題是「繞進老城‧好拾光」,邀請大家走進大溪老街體驗過去的美好,並推出包括「巷弄美術館」、「街屋小劇場」、「民俗技藝匯演」及「夏日音樂饗宴」等4大展演主題,展現5大常民生活特色;第一項特色是「牌樓立面」,大溪牌樓普遍於1920年日治時代改建,充滿西方巴洛克式風格雕花造型,各店鋪商號也充滿家族歷史;第二、「遶境文化」,社頭遶境文化已有百年傳統,自日治大正時期迄今已成立約30多個社頭;第三、「街道巷弄」,除了大溪老街,街道巷弄間也充滿讓大家驚豔的街角館;第四、「街屋生活」,大溪老屋由不同的「坎」、「落」、「過水」及「深井」等格局構成層次不同的空間,並將店舖、居住及休閒等功能融合,別具風格;第五個是「生活市集」,大溪早期有家具街及生活日用品街等市集,透過活動也展現台灣早期人們的生活態樣。
鄭市長表示,每年普濟堂於農曆6月24日舉行的社頭遶境活動,是大溪文化上的過年,今年大溪文藝季舉辦總計30場活動,「街屋小劇場」將邀請6個團體進行11場表演;「夏日音樂饗宴」將於7月22日在大溪李騰芳古宅,邀請包括大嵙崁絲竹樂團等樂團演出,7月23日在和平老街舉行鼓隊及劇團表演;「民俗技藝匯演」在7月8日有隨香客的聖誕遶境,7月9日有社頭藝陣隊的表演,並邀請神棍樂團、打狗亂樂團與嘉天宮同義堂神將及大溪哪德社三太子共同演出;7月16、17日也有聖誕遶境慶典。
鄭市長指出,在藝術家創作方面,本次活動總計邀請14位藝術家,創作12件藝術品,延伸桃園地景藝術節藝術結合社區形式,納入大溪文藝季等活動,透過地景藝術讓桃園成為沒有圍牆的美術館,使遊客處處充滿驚奇。
就地方熱議月眉路更名議題,鄭市長也說,月眉是古地名,除大溪區外,中壢區也有月眉里,市府傾向將2個里都予以保留,至於月眉路則可加上行政區以資辨識,不僅順應民意,也尊重傳統。
鄭市長也提及,市府向行政院農委會提報的大溪月眉及龍潭大北坑等休閒農業區已通過書面審查,即將進行實地勘查,將請區公所及休閒農業協會全力準備,待勘查通過後就可劃設休閒農業區。
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2017大溪文藝季」即將於7月8日至8月6日舉行,包括「巷弄美術館」、「街屋小劇場」、「民俗技藝匯演」及「夏日音樂饗宴」等4大展演主題,其中「街屋小劇場」將於7月29日、7月30日、8月5日及8月6日邀請包括讀演劇人、A劇團、栢優座、劇場咖啡咖啡劇場、陳家聲工作室與桃園絃風吉他室內樂團、以及在劇場等6組表演團隊推出11場演出;「民俗技藝匯演」包括7月8日的隨香客聖誕遶境,7月9日邀請神棍樂團、打狗亂樂團與嘉天宮同義堂神將及大溪哪德社三太子共同演出,並有金鴻慈惠堂醒獅團及永安社等藝陣表演;「夏日音樂饗宴」在7月22日於李騰芳古宅邀請包括大嵙崁絲竹樂團、大溪雅麗音樂家族及風雅頌古箏樂團等樂團演出,7月23日在和平老街由在地鼓隊與台灣獨樹一幟的音樂肢體劇場-身聲劇場共演,要讓鼓聲響徹大溪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