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年一度的慢食全球年會26日起連續五天在義大利杜林登場,台東縣長饒慶鈴率領7組台東慢食廚人及縣府團隊與會,除了在展區推出飲食文化展演,饒慶鈴縣長更受大會官方正式邀約,將登上28日的國際論壇,成為臺灣首位在慢食全球年會分享地方經驗的縣市首長,將台東獨有的慢經濟與慢食發展路徑和國際友人交流。
第十屆國際慢食年會在杜林Parco Dora公園盛大開幕,以「重建我們與自然的連結」為題,並以「我們就是自然的一份子」為核心出發,台東縣政府在展區推出每天3場精彩的飲食文化展演,讓世界看見台東的慢食魅力。義大利國際慢食組織總部除邀約台東參展外,創辦人卡羅‧佩屈尼(Carlo Petrini)開幕當日更親自歡迎台東隊,肯定台東的民間組織與政府單位齊心發展微型經濟系統,致力於連結人、食物與土地,並兼容族群及生物多樣性的慢經濟理念。
慢食組織並派出全球南區總監Andrea Amato接待台東縣政府團隊會場導覽,Amato表示,去年受饒縣長邀請訪台參加台東慢食活動後,對台東在地美食、文化與熱情款待印象深刻,他更讚賞台東慢食運動的發展已臻成熟,並強調台東是一個值得不斷回訪的城市,很高興台東今年應邀參與年會活動,盼台東分會能作為臺灣未來推廣慢食運動的核心基地,整合花蓮、雲林、苗栗等積極與國際慢食組織互動甚或參展的城市或組織,將台灣的慢實力推向世界;另一方面,也歡迎台東學子前來組織所創設的慢食大學參訪交流、遊學甚或取得學位,並鼓勵慢食大學學生至台東田野調查,期望共同培養慢食運動的青世代。
饒慶鈴指出,台東慢食運動發展逾10年,深受國際慢食組織肯定,此次受邀參與年會,不僅是台東的榮耀,更將為台東打開國際交流之門,吸引更多「嗜慢者」認識、喜愛台東,為在地產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27日也將拜會日本與菲律賓等國際慢食分會領袖,深入交流各地在推動慢食及永續城市發展的經驗,期盼發掘未來台東與國際於文化、觀光和經濟等面向合作的可能性。
慢食全球年會作為國際慢食社群兩年一次的交流平臺,積極聯絡各地區域領袖在大會官方活動中交流,大會共舉辦超過330場活動,包括論壇、講座和工作坊等,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慢食實踐者,分享探討永續發展議題和飲食文化保存等可能的解方,參與者來自100多個國家,預計超過100萬的人流次,為全球飲食倡議的重要盛會。
慢食全球年會在義大利杜林市多拉公園登場
【又訊】兩年一度的慢食全球年會,26日起連續五天在義大利杜林市多拉公園登場,臺東縣長饒慶鈴25日率領7組臺東慢食廚人以國家館的規格於展區布展,為接下來每天三場精彩的飲食文化展演蓄勢待發,全力以赴,力求驚豔全球!
饒慶鈴表示,參展店家自四月得知獲選以來,便全力投入籌備工作,縣府也更努力的輔導店家在品牌行銷及國際慢食活動上的英文互動介紹等,就是要把臺東慢食精神原汁原味分享給國際友人,除了期待能讓更多人愛上台東,也期許臺東在永續議題的實踐上,能展現出最具傳統智慧卻也最怡然自得的姿態。
臺東縣政府農業處說明,這次7組台東慢食廚人分別是來自都蘭部落傳統糯米酒、產自金崙的精品咖啡、用鹿野紅烏龍茶發酵而成的康普茶、崁頂部落的布農小米飯、電光部落有機米做成的飯糰、永續漁法捕獲的白旗魚鬆以及融合臺東食材風味的德國麵疙瘩。
其中,來自都蘭部落的出力釀酒廠,是臺東第一家取得製酒許可證的傳統釀酒廠,由返鄉的都蘭部落阿美族人,和家人一起縫補文化斷層,找尋、復興阿美族釀酒傳統,依循傳統的釀酒方式,從採集草藥開始,製作傳統酒麴,釀出部落老人家認同的滋味。主理人阿詮、莎莎、乃文表示,此次獲選為臺東代表隊,有機會把傳統酒麴的製作及釀酒文化帶到義大利,希望讓世界品嚐臺東阿美族傳統糯米酒並留下深刻印象。
在臺東積極推廣生態農法,並打造臺東咖啡文化是弘典大哥的理想,艾蘭哥爾的農場採多層次栽培,農園自成一體生態循環;他說到,這次將把臺東精品咖啡帶到義大利與世界友人分享,並介紹臺東的風土與咖啡的風味密不可分的關係。
由一群斜槓青年從各地移居臺東鹿野創立的「共農共食」,主理人樂天、琦琦本著「享受泥土的香氣及腳掌的踏實,珍惜舌尖上的每一口單純」的理念,將理想落實在生活中;他們說明,這次為了把臺東的紅烏龍和山茶帶到義大利,特別提前兩週出發到當地發酵康普茶,希望分享臺東茶文化及發酵茶的技術。
來自海端鄉崁頂部落的胡郁如 (Ibu),與爸媽一起推動復興部落的小米文化,把曾經失傳的小米重新種回來,也學習小米的烹煮,讓族人再次品嚐小米飯的滋味;胡郁如表示,很期待把布農傳統小米飯帶到義大利, 與國際分享蓋亞那在部落文化復興中「保種」和「留種」的努力。
關山電光部落的熱血阿美族青年黃瀚,大學時離開家鄉學習精緻農業,畢業後與太太薰平,一起返鄉推動有機耕作,並創立了「日出禾作社」跟大家分享家鄉的美味,更做出全台第一杯「零碳咖啡」;黃瀚指出,這次他帶著自己種植的電光有機米,將於年會展館復刻部落傳統的飯糰,也以返鄉青年的身份,分享在傳承族群文化的經驗。
來自成功漁家第三代的昱濱、筱倩,強調「友善海洋、全食物利用、海岸採集文化」,經營旗遇海味品牌,支持以友善漁法捕撈的成功漁船,同時致力保留臺東碩果僅存的鏢旗魚文化及推廣永續海洋的議題;他們表示,這次將把成功鎮的鏢旗魚文化帶到同為旗魚產地的義大利,越洋交流友善漁業。更把手鏢白旗魚肉做成魚鬆,帶到年會現場與國際友人分享。
臺東慢食評鑑星級餐廳「恰比兔子」,由秀雲和來自德國的先生友涵主理,把小農的作物和臺東在地的食材融入菜餚,創作出具臺東特色的歐洲料理,與食客分享在地的好滋味;他們表示,這次帶上糯米酒粕和臺東在地香料,到慢食年會現場製作臺東風味的德國麵疙瘩(Spätzle),把臺東的滋味融入歐洲人熟悉的麵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味蕾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