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東縣政府重視兒童權益,112年委託台灣世界展望會辦理多元兒童權利公約宣導活動,深入社區透過才藝班、部落課輔班及暑期青少年營隊等宣廣CRC《兒童權利公約》精神,並培力臺東兒少代表編排短劇表演積極倡議。日前辦理今年度最後一場「兒童權利公約宣導《只有大海知道》電影欣賞暨座談會」,讓愛電影的臺東民眾,可以透過劇情的欣賞與討論更認識CRC,次活動不僅提供觀眾視覺和情感上的震撼,更透過座談會探討影片中涉及的兒童權利議題,喚起社會對於兒童權益的關注。
縣長饒慶鈴表示,兒童是社會的未來,我們有責任確保每個兒童都能在健康、安全、愛的環境中成長。她強調,這次的電影欣賞活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共同關注兒童權利的平台,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喚起社會更多對兒童權益的關心,推動社會各界更積極參與相關事務。
社會處處長陳淑蘭在開幕時也指出,《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ren,簡稱CRC)係由聯合國大會通過專為兒童所設、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旨在保障兒童在公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中等各方面都能享有平等權利。CRC兒童權利公約的推動和電影《只有大海知道》的欣賞活動相互交融,將兒童權利置於公眾視野中,不僅是一次對兒童權益的呼籲,更是促使社會各界共同行動,為兒童打造一個更安全、更有愛的環境的契機。
《只有大海知道》由從台灣本島來的國小代課老師和蘭嶼國小男童馬那衛兩人交織的故事為主線,帶領觀眾進入蘭嶼的生活情境,也得以一窺蘭嶼所面對的經濟、文化、社會等議題。曾在蘭嶼服務多年的映後座談主持人台灣世界展望會曾幸錞總督導便提到,蘭嶼學校運用代課老師多且流動率高,學生面臨不斷更換的師資,也常引起情緒和學習狀況的不穩定,進而影響其發展權與教育權。
身為高雄人的與談人顏子矞老師,也是《只有大海知道》的故事原型人物,則說到「自己非常愛蘭嶼」,已在蘭嶼任教近18年,他觀察到隨著學校活動、課程內容、教育體制的改變,學校老師和整體社會環境開始更重視在地文化,蘭嶼當地的孩子,也從十幾年前他剛任教時的排斥穿著達悟傳統服飾丁字褲,到轉變為能以傳承自己的文化為榮。2020年蘭嶼首間民族實驗小學的成立,更幫助蘭嶼孩子的文化權與發展權更被落實,不因進入體制教育反而與在地文化脫鉤,而是能夠多認識、認同與傳承自己的文化。
在映後座談中更延伸提到10月小犬颱風侵襲蘭嶼,島上滿目瘡痍,雖然臺東縣政府與諸多民間團體於第一時間投入災後重建工作,但曾幸錞督導提到,蘭嶼島上的居民建屋本就不易,辛苦建築的房屋又在風災中毀損,重建之路漫長。臺東縣政府社會處已設立「小犬颱風災害救助專款專戶」,期能持續匯集社會大眾的關心和力量投入,協助蘭嶼民眾重建,使蘭嶼兒少們能有安居家園,這亦是呼應兒童權利公約中對兒少生存權的保護。
除了積極辦理兒童權利公約宣導活動,臺東縣政府亦積極推動諸多兒少福利,7月啟用臺東縣首座旗艦型兒童運動公園、12月全民運動館動土,明年兒少家庭福利館也將完工啟用,期能使台東不只是幸福城市,也是最友善兒少的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