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台東縣境內無颱風過境,尚屬風調雨順,唯獨09月18日關山、池上強震,造成鹿野鄉寶華橋受創。 當強震發生後,本局依據水利建造物安全維護手冊,震度達5弱以上即啟動不定期檢查,鑑於地震無法先行預知,且強震影響範圍廣,恐造成多處、大範圍的水利建造物損傷,需於短時間內完成初步巡察並處以適當之緊急處置。本局應變方式如下:
一、 目視巡檢、相互支援:針對轄區震度達5弱以上區域之水利建造物進行巡檢,並 調派無須巡檢區段同仁支援,以加速巡檢完成。
二、 善用志工、就地協防:因本局轄區狹長廣闊,第一時間的災情掌握則需靠就近之防汛護水志工回報,且往往強震後會挾帶多次餘震,甚至可能誘發附近的斷層活動,在地且可持續巡檢的防汛護水志工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 無人飛機、擴大巡檢:除水利建造物外,河道變化、山壁崩塌亦是地震可能造成之防洪隱患,透過無人飛機進行大範圍巡檢,以及早因應。
四、 透地雷達、內傷現形:針對震度較大或震央附近斷層帶所經過之水利建造物進行非破壞性檢測,讓內傷無所遁形。
五、 斷層建檔、加密巡檢:針對轄區活動斷層經過的堤防點位進行建檔,並於每年的定期檢查及因地震啟動的不定期檢查事件中加密檢查,有別於一般洪水事件後較重視的前坡及河道高灘檢查,地震巡檢需特別針對前後坡、堤頂、水防道路等因擠壓錯動所造成的脆性破壞行為進行檢查,避免影響防洪及用路人安全。
六、 搶險修復、刻不容緩:震後復原是與時間賽跑的工作,經巡檢發現受影響之構造物,可立即啟動開口合約進行修復,避免影響持續擴大,若單案開口合約量能不足時,可由他案開口合約相互支援,危急時可以緊急採購方式辦理,或納入刻正設計之工程發包修復,例如本次0918地震受損較明顯沉陷之卑南溪瑞源堤防堤尾,9/18巡察發現後即進行透地雷達檢測,發現表面有中度孔洞,本局即於9/20以開口合約進行堤頂水防道路瀝青刨除並加鋪鋼絲網後澆置混凝土,以維持水防道路通行,後經高程測量並近一步掃除週邊草木發現前坡有部份受損,旋即納入刻正測設之期中增辦工程辦理改善。
第八河川局雖然不是地震災害的主管機關,但地震會造成水利構造物內、外部損害,若遇山洪暴發,將破壞堤防及水門造成堤防後方民眾生命財產遭受損失。本局運用各種防災方法,並在第一時間內啟動安全檢查機制,確保河岸兩側民眾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