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民間手稿徵集座談二月底登場

 【本報訊】為保存臺東在地民間文化及地方學研究,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委託本縣筆鋒影音工作室進行的「臺東民間手稿圖錄」徵集工作,已進行了三個月,目前,已徵得手稿三百多件,將在106年2月21日(星期二)14:00至16:00假臺東市南京路藝文中心地下室會議室舉辦座談會。將以一個小時的時間,透過電子媒體向大眾展示期中蒐集的成果,除邀請專家學者外,也歡迎各界民眾前來參加,期盼籍此拋磚引玉,尋到更多珍貴的手稿文物。

 本次蒐集到的手稿,以有關臺東的史料傳記為主。例如,清朝臺東知州胡鐵花的日記,是用毛筆寫的;日治初期田代安定的調查報告,也用毛筆抄了不少史料,臺東名人張之遠、謝真、黃拓榮、蔣聖愛等人的毛筆字,都可一睹丰采。也有難得一見的史料,例如,早年到東部拓墾的人,有的被出草屍骨無存,無法入祀宗祠;有的當隘勇,卻不知去向,都是你所不知道的東部開拓血淚史。

 除了傳記史料之外,庶民生活也饒富趣味,日治時期的私塾(通稱書房),十分嚴格,沒背書、沒寫作業、上課喧嘩等,都明訂罰則。民間手抄的識字課本,如「四言雜字」之類,也是常識課本,清代和日治時期,內容因時而異。一百年前的互助會,有個文雅的名稱,叫「金蘭會」,當時會單可看到「台灣碼」的數字記載。臺東縣長黃拓榮,曾經推廣薄荷產業,前後有五年光景,正史中無可考,但在當時人們的記事簿中可以見到蹤影。民間習俗中,被招贅者通常立有「抽豬母稅」之舊習慣,日本時代的招贅書長什麼樣子,在這個座談會中可一睹真相。至於籌辦一場婚禮,從合八字起,到送聘金、訂花轎、辦桌等的開銷,也有完整的記錄可查。此外,被狗咬到該怎麼辦,骾骨在喉又如何化骨,早年的人自有妙方化解。還有,什麼是流年圖、什麼是工尺譜,都可一窺究竟。至於原住民的史料,如阿美族傳統的竹占,平埔族的「作向」,馬享享的家族史等等,都可看到手稿記錄。

 本活動的手稿徵集工作,目前尚在進行階段,預定到三月底告一段落。這次展示的目的,期盼喚起人們珍視文物的在地意識,也期盼民眾提供家中珍藏的舊手稿,以充實《臺東民間手稿圖錄》的內容。本工作團隊會遵照有關智慧財產權的規定,對資料提供者付給授權費、訪談費。有意參加這次座談會的民眾,可向下列電子信箱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