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越來越垂手可得,單有高知識不再和高競爭力劃上等號,還需加上思考與創新的能力,方能成為領域中的佼佼者。而學校教育面對此一趨勢,教學目標轉變,經營策略與教學方法也應隨之變革。事實上國際間教育革新早已行之多年,我國更是早將培養創造力作為教育政策的目標之一。臺北市教育局為響應此一趨勢,從103學年度開始,特別結合中外教師英語協同教學試辦計畫,舉辦以國際議題為主題的引進外籍英語教師發展國際教育課程試辦計畫,鼓勵學校經營者與教師求新求變,合作發展國際教育課程並公開授課,開創出教育界的嶄新氣象。
每年05月15日是一年一度聯合國的「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對人類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個體單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劇增加,家庭規模日趨縮小,離婚率普遍上升,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人們的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家庭所發生的深刻變化給社會帶來巨大衝擊,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為因應社會變遷對家庭帶來的衝擊,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各國政府機構制定、執行和監督與家庭有關的政策,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並確定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其銘語是「在社會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體制」。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蓋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誌,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接著於1993年宣布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爲「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目的在提高國際社會對家庭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來建立溫暖、關懷、安全、相聚、包容、接納的家庭。
國際教育課程試辦計畫原則為設置外師之學校如新興、雙園、新民、關渡、興福及西湖國中各領域教師須配合國際主題共同定期備課,跨領域協同發展國際教育課程。此次「國際家庭日」公開授課於05月15下午在臺北市新興國中舉行,教案名稱為─「Happy Family Day」,由英語及綜合輔導教師跨領域協同教學,首先以短片賞析介紹國際家庭日的日期與意義。接著介紹多元社會中不同種類的家庭類型,及家庭成員在家扮演的角色,並觀賞學生參與家庭活動的心得分享影片。再安排學生透過分組合作討論,結合片語及頻率副詞用法寫出正確的句子,同時也反覆練習 How often…? 句型問答,強化學生的口語回應。鼓勵學生使用所學單字片語及句型,進行小組間的Jeopardy機智搶答競賽,各組學生選題,依據問題的難度有不同的得分,增進對本單元習得知識的熟習度,並反思自己在家庭中對家事參與的程度。最後讓學生利用在輔導活動課中所設計的明信片,寫下對家人的感受謝意及祝福。
配合本試辦計畫引進外籍英語協同教學教師之資源,在精進英語聽與說之訓練外,並透過與外籍英語協同教學教師之交流研討,更能提升本校英語教學之品質,幫助學生更愛學英語,成為未來生涯發展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