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冷氣團又報到保暖護心千萬要顧到

      【本報訊】中央氣象署預報資料顯示強烈冷氣團寒流即將來襲!1月20日東北季風增強,緊接著又有寒流來襲,且可能持續冷至1月25日清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當溫度降低時,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易致血液在血管內凝固,誘發心臟病、急性中風,呼籲民眾要加強保暖;如果民眾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該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 

低溫保健「6」要點,要您做好預防與應急

       強烈冷氣團寒流即將來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陳彥元局長提醒市民注意防護,尤其是具備高危險因子的病人,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抽菸、酗酒、肥胖、缺乏運動,或曾有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病史等,須特別小心。低溫保健6個要點,做好預防與應急:

保暖: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
避免大吃大喝、情緒起伏太大及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澡。
規律運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暖身,但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
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
一旦發生疑似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急性發作時,須牢記保命兩要訣「搶時間」、「打119正確就醫」。
牢記心血管疾病促發症狀,儘速就醫

       冬季氣溫驟降,長輩及高風險民眾應特別注意三高控制、健康飲食、規律用藥、保暖措施及避免菸害,如果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心臟病徵兆: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
中風徵兆:牢記FAST(快、快、快)中風口訣來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時間搶救急性中風:
「F」就是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A」就是ARM-手垂: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
「S」就是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送醫: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獨居長者、老年族群及具心血管疾病患者低溫期間應注意保暖,做好自我防護,如有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情形請立即前往就醫,相關訊息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頁/主題專區/成人保健查詢,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02-2720-8889)轉1801至1807洽詢。

圖一、低氣溫戶外作業預防。

寒流來襲 戶外作業保暖措施不可少 

   【本報訊】依據中央氣象署氣象資料顯示,週日(21日)至下週三(24日)因寒流來襲南下,北部下週二、下週三(23日、24日)更可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勞動局高寶華局長呼籲所有雇主及工作者,除應注意現場戶外作業者之健康狀況外,更應適時採取以下禦寒措施:

提供保暖衣物
提供溫熱飲用水或飲料
調整作業時間
實施低氣溫危害預防教育訓練
建立緊急通報機制。

  勞動局高寶華局長提醒,工作者在氣溫驟降時較會發生心血管病症之意外事故,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者,更應留意氣溫變化;針對需長時間於空曠地區或戶外從事作業(如:營造作業、貨物運送、大樓外牆清洗、廣告招牌吊掛、線路檢修、外送作業)之工作者,亦需注意低氣溫帶來的作業風險;為維護寒冷天氣期間戶外工作者之安全與健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訂有「寒冷天氣期間戶外作業安全健康指引」之行政指導,提供雇主與工作者參考運用。 

  勞動檢查處梁蒼淇處長表示,雇主或工作場所負責人應視氣候狀況調整工作內容,並應留意勞工有無穿戴防寒衣物、鞋、帽、手套等,以避免寒風與低氣溫帶來的傷害;雇主應要採取健康管理、適性配工,減少低氣溫可能衍生的危害,如發現勞工於作業場所出現身體不適之情形時,應先停止作業並立即採取必要之處置,如未採取低氣溫環境作業之各項安全衛生及應變措施,致勞工罹災者,將依法究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