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糞土變黃金~臺北市推動小田園計畫

 【本報訊】市小田園自推動至今,各校師生透過相關領域的課程融入或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來進行統整式的教學,為瞭解本市學校推動小田園計畫種植現況,介紹民生國中「蚓菜共生」課程教學,臺北市教育局曾燦金局長將於2月15日上午9時到松山區民生國中訪視與勉勵師生,期許小田園的種植活動能夠課程化、深化為學校特色課程。

 民生國中規劃校園土地及教學活動,從跨領域課程實施到國際教育社團「蚓菜共生」的活動推行,並參與彭博網路計畫的「永續城市」主題,由國際教育社團學生以午餐食用剩下的果皮,以及小田園收成後的剩餘菜葉餵養蚯蚓,再以蚯蚓的糞便製成有機肥料,不僅可用來種植小田園的蔬菜,更讓「Trash to Cash」,以實際行動落實綠能環保,學生體現感恩惜福和永續環境的重要性。現場也特別邀請曾局長和與會來賓,體驗青花菜、花椰菜及高麗菜的採收樂趣。

 曾局長期望田園教育能夠課程化且永續,教育局積極推動小田園體驗學習計畫,高中職以下學校的各校師生運用體驗教育、做中學、問題解決和反思學習等策略,透過觀察、記錄、體驗、探索來學習,落實了環境教育、食農教育、生命教育,推展有機種植、蔬菜豐收、午餐健康食材的綠色校園,師生更能夠瞭解小田園計畫的價值與意義。

 教育局透過教育方式,推動田園城市,並以「食農教育向下扎根」為主軸,採分階段實施方式,105年度小田園參與校數265所,而小田園和綠屋頂總種植面積約29,510平方公尺,約等於減碳量1,451頓,相當種植88公頃的森林面積 ,105年單以綠屋頂建置面積4,320平方公尺,減碳量達397噸,減少用電71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