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大年初一一早前往北市府大數據中心,跟市民開箱大數據中心如何應用到疫情監控和市政決策。柯文哲表示,北市要邁向智慧城市,一定要用數據驅動市政管理,才能讓城市的運作更效率,也可以提供市民更好的生活。
柯文哲說,他學醫,醫學本身就是是統計的科學,但其實不只是醫學,任何政策決定都得講證據,因此他上任後,開始建立一種以數據為基礎的施政模式,後來陸續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大數據中心以及智慧城市辦公室,以數據和數位做為臺北市邁向智慧城市的兩大主軸。
柯文哲以剛剛璩大成副指揮官簡報內容為例,從數位儀表板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疫情的變化、北市交通動態、機場及重要地點的人流變化、聯合醫院的醫療量能,這都是把數據轉變為圖像化的內容,做為北市府因應疫情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他再以每天07:30召開的晨會為例,會中所放的第一張投影片就是過去24小時全世界新增多少確診案例、美國新增多少確診案例,有必要的話,還會看過去一周全世界新增案例最多的10個國家、死亡最多的國家,以及全世界病毒的變種狀況等數據,因為臺灣是地球村的一份子,了解世界各國疫情的發展狀況,才知道臺灣下一步要怎麼做。
柯文哲表示,當初萬華疫情嚴峻的時候,當時怎麼決定要設剝皮寮的篩檢站?他坦白說,第一次是直覺,因為是緊急狀況,但後來防疫公車要開到哪邊去設篩檢站、防疫旅館的床位要準備多少到劍潭加強版的專責防疫旅館何時開設等,都是有科學的數據來做決策的。就像是確診病例數量不同,戰略的邏輯就會不一樣,如果全臺北市只有200位確診案例,由醫院收治就可以處理了,但如果超過200位確診案例,就必須把症狀輕微的人放在加強版的防疫專責旅館,否則會擊垮北市的醫療院所。
所以他認為智慧城市不管是面對疫情或是任何問題,不能再土法煉鋼,一定要以數據為基礎,用數據驅動的施政管理,理性務實科學的解決問題,這也就是北市府很少喊超前部署的原因,而是採取適當部署方式,把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不過他也強調,一定要減少政治對科學使用的干擾,他相信只要有正確的政治價值,理性科學務實地使用這些數據,才能運用的更有效率,也可以提供給市民更好的生活,這是今天利用大年初一的時間,開箱市府大數據中心怎麼用在監控疫情和市政決策的原因,也是讓市民朋友能暸解市府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這要感許多無名英雄幕後多年的付出和努力,讓臺北市的數據愈來愈可靠,也愈來愈能發揮市政治理效果,朝智慧城市的目標邁進。
對於邊境管制,柯文哲認為還是有地方不夠周全,入境旅客須打完兩劑以上疫苗,且持有兩天內PCR陰性證明,但是確診率卻大約還有7%。而當前為了大部分輕症的確診者,讓2萬多人無法回家團圓是否值得還是需要思考。柯文哲重申,先努力打滿第三劑疫苗,一旦第三劑的疫苗覆蓋率達到七成,應該要坐下來思考是否放鬆隔離政策,如果大多數是輕症的情況下,2萬多人隔離的社會成本相對高,也因為如此,北市衛生局過年沒有休假,持續在整理疫苗的數量,看是否能重啟疫苗預約平臺,除了中央預約以外的數量,在2/7那一周開放施打。
有關北市偵查小隊長疑似酒駕肇逃?柯文哲表示會依法行政,對於酒駕還是會嚴格管制,規則只要訂定就會依照規則,嚴格執行。